|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当前校园网络应用的特点 | 第9-10页 |
| ·P2P 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 ·比较当前同类产品的实现技术 | 第10-11页 |
| ·课题介绍 | 第11-12页 |
| ·课题目的 | 第11-12页 |
| ·课题内容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特色 | 第12-13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13页 |
| ·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P2P 与JXTA 技术 | 第15-20页 |
| ·P2P 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 ·P2P 网络构架的由来 | 第15-16页 |
| ·P2P 的架构模型 | 第16页 |
| ·P2P 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 ·JXTA 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 ·JXTA 简介 | 第17-18页 |
| ·JXTA 三层体系结构和重要协议 | 第18页 |
| ·P2PMLS 中使用的几个重要协议和概念 | 第18-20页 |
| ·P2PMLS 中使用的几个重要协议 | 第18-19页 |
| ·P2PMLS 中使用的几个重要概念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P2PMLS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第20-25页 |
| ·互助学习系统(P2PMLS)的概述及任务分工 | 第20页 |
| ·互助学习系统(P2PMLS)的功能分析 | 第20-21页 |
| ·P2PMLS 的网络体系架构分析 | 第21-22页 |
| ·P2PMLS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2-24页 |
| ·P2PMLS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P2PMLS 工作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25-34页 |
| ·用户登录 | 第26-28页 |
| ·用户注册 | 第28-30页 |
| ·用户组管理 | 第30-31页 |
| ·新建用户组 | 第31-32页 |
| ·加入用户组 | 第32-33页 |
| ·工作界面框架设计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P2PMLS 的PLUGIN 加载技术与实现 | 第34-40页 |
| ·插件作用位置 | 第34-35页 |
| ·PLUGIN中主要类功能 | 第35-36页 |
| ·插件加载过程 | 第36-37页 |
| ·再增加功能块过程 | 第37-38页 |
| ·装载插件类CLASSLOADER | 第38-40页 |
| 第六章 即时通信功能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53页 |
| ·即时通信系统的发展背景 | 第40页 |
| ·即时通信模块功能结构 | 第40-41页 |
| ·即时通信实现的基本过程 | 第41-42页 |
| ·通信管道 | 第42-43页 |
| ·建立输入管道 | 第42-43页 |
| ·建立输出管道 | 第43页 |
| ·即时通信的流程 | 第43-47页 |
| ·关键技术 | 第47-51页 |
| ·发送消息 | 第47-48页 |
| ·接受消息 | 第48-50页 |
| ·显示消息 | 第50-51页 |
| ·保存消息 | 第51页 |
| ·即时通信模块软件结构设计 | 第51-53页 |
| 第七章 电子白板功能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65页 |
| ·电子白板简介 | 第53页 |
| ·电子白板功能要求 | 第53-54页 |
| ·功能模块划分 | 第54-60页 |
| ·本地图形绘制子模块 | 第54-56页 |
| ·打包传输模块 | 第56-58页 |
| ·远程图形恢复模块 | 第58-59页 |
| ·消息还原模块 | 第59-60页 |
| ·关键技术分析 | 第60-63页 |
| ·一致性管理 | 第60页 |
| ·冲突解决 | 第60-62页 |
| ·结果存档保存 | 第62-63页 |
| ·电子白板模块软件结构设计 | 第63-65页 |
| 第八章 互助学习系统的的测试与分析 | 第65-74页 |
| ·测试目标 | 第65页 |
| ·测试环境 | 第65-66页 |
| ·测试流程 | 第66-67页 |
| ·测试结果 | 第67-73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的总结 | 第74页 |
| ·P2PMLS 系统的不足与进一步开发的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