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遗山乐府》的艺术风格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元好问生平 | 第8页 |
·“风格”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 第8-10页 |
·中国古代风格理论大观 | 第8-9页 |
·当代风格理论概要 | 第9-10页 |
·《遗山乐府》艺术风格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向和角度 | 第11-12页 |
2 豪放刚健的风格 | 第12-18页 |
·激烈奔放的感情 | 第12-13页 |
·雄奇浑厚的境界 | 第13-14页 |
·慷慨激昂的词调 | 第14-15页 |
·刚健遒劲的笔力 | 第15-18页 |
3 婉约含蓄的风格 | 第18-26页 |
·离愁别恨的主题 | 第18-19页 |
·曲折委婉的抒情 | 第19-21页 |
·优美柔丽的境界 | 第21-23页 |
·旖旎妩媚的词调 | 第23-26页 |
4 豪放和婉约兼备的风格 | 第26-32页 |
·立意高远 | 第26-27页 |
·寄托遥深 | 第27-28页 |
·境界浑厚 | 第28-32页 |
5 平淡自然的风格 | 第32-38页 |
·淡泊隐逸的情怀 | 第32-33页 |
·白描简明的手法 | 第33-34页 |
·明丽清新的境界 | 第34-35页 |
·素朴本色的语言 | 第35-38页 |
6 沉郁顿挫的风格 | 第38-44页 |
·苦涩内敛的情思 | 第38-39页 |
·音情顿挫的抒情 | 第39-41页 |
·深厚悠远的境界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