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泥浆流量及相关参数的监测与建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钻井法工艺与泥浆循环系统概述 | 第17-25页 |
| ·钻井法工艺概述 | 第17-20页 |
| ·钻井凿井工艺 | 第17-19页 |
| ·钻井凿井工艺适用范围 | 第19-20页 |
| ·钻井泥浆及循环系统概述 | 第20-25页 |
| ·钻井泥浆的性能参数及功用 | 第20-23页 |
| ·钻井泥浆循环系统 | 第23-25页 |
| 3 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25-36页 |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34页 |
| ·硬件系统功能分析 | 第25-26页 |
| ·硬件系统的组成 | 第26页 |
| ·主控单元设计 | 第26-27页 |
| ·信号采集单元设计 | 第27-33页 |
| ·人工交互单元设计 | 第33-34页 |
| ·上位机通信单元设计 | 第34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4-36页 |
| ·串行通信 | 第35页 |
| ·数据库操作 | 第35-36页 |
| 4 现场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 第36-44页 |
| ·现场实验数据的采集 | 第36-37页 |
| ·现场实验数据的分析 | 第37-44页 |
| ·泥浆流量与泥浆密度相关性的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 ·泥浆流量与钻井风压相关性的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泥浆流量与钻井累积深度相关性的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 ·泥浆流量与含砂量相关性的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 ·泥浆流量与泥浆粘度相关性的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 5 建立数学模型 | 第44-58页 |
| ·数学建模的意义 | 第44页 |
| ·近似模型的建立 | 第44-5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44-4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5-50页 |
| ·模型求解 | 第50-56页 |
| ·泥浆流量与泥浆密度问题求解 | 第50-51页 |
| ·泥浆流量与钻井风压问题求解 | 第51-52页 |
| ·泥浆流量与钻井累积深度问题求解 | 第52-54页 |
| ·泥浆流量与含砂量问题求解 | 第54-55页 |
| ·泥浆流量与泥浆粘度问题求解 | 第55-56页 |
| ·模型的应用 | 第56-57页 |
| ·模型使用 | 第56-57页 |
| ·模型使用注意事项 | 第57页 |
| ·专家系统简述 | 第57-58页 |
| 6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和适用 | 第58-68页 |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58-67页 |
| ·系统主界面 | 第58-59页 |
| ·工具栏 | 第59页 |
| ·状态栏 | 第59页 |
| ·流量计状态窗口 | 第59-60页 |
| ·参数选择窗口 | 第60-62页 |
| ·自动数据采集窗口 | 第62-63页 |
| ·手动数据采集窗口 | 第63-64页 |
| ·数据查看/删除窗口 | 第64-65页 |
| ·查询数据图表显示窗口 | 第65-66页 |
| ·工程地点参数管理窗口 | 第66页 |
| ·地质构造参数管理窗口 | 第66-67页 |
| ·软件操作顺序 | 第67-68页 |
|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68-69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 ·问题及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