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研究成果的分类 | 第12-13页 |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6-17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史论结合的方法 | 第16页 |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学习的认识 | 第18-31页 |
·学习的重要性 | 第19-22页 |
·学习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个大党的需要 | 第19-20页 |
·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必然要求 | 第20页 |
·学习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 第20-21页 |
·学习是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责任 | 第21-22页 |
·学习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中国历史 | 第23-24页 |
·其他 | 第24-25页 |
·学习的态度 | 第25-27页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第25-26页 |
·坚持实事求是 | 第26页 |
·坚持学以致用和有的放矢 | 第26-27页 |
·学习的方法 | 第27-28页 |
·"挤"和"钻"相联系 | 第27-28页 |
·学习与思考相联系 | 第28页 |
·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相联系 | 第28页 |
·学习的途径 | 第28-31页 |
·向书本学习 | 第29页 |
·向实践学习 | 第29-30页 |
·向群众学习 | 第30-31页 |
第3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制度建设 | 第31-41页 |
·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 | 第31-34页 |
·毛泽东的读书和研究 | 第31-32页 |
·陈云领导的中组部学习小组 | 第32-33页 |
·其他人 | 第33-34页 |
·学习的组织领导制度 | 第34-35页 |
·学习小组制度 | 第35页 |
·每日两小时学习制 | 第35-36页 |
·分级分层学习制度 | 第36-37页 |
·学习保障制度 | 第37-38页 |
·教育顾问、巡回、指导员制度 | 第38-39页 |
·检查、测验、奖惩制度 | 第39-41页 |
第4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作用 | 第41-47页 |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学习的优良传统 | 第41-43页 |
·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 | 第43-45页 |
·肃清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 第45-47页 |
第5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47-55页 |
·必须坚持学习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 | 第47-48页 |
·必须坚持学习与完善学习制度相结合 | 第48-50页 |
·学习领导制度 | 第49-50页 |
·学习组织制度 | 第50页 |
·学习保障制度 | 第50页 |
·必须坚持学习与树立良好学风相结合 | 第50-53页 |
·必须坚持经常性学习与集中性学习相结合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