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 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μ阿片受体C-末端细胞内相互作用蛋白 | 第15-58页 |
1 引言 | 第15-16页 |
2 材料 | 第16-22页 |
3 方法 | 第22-38页 |
·诱饵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有效性检测 | 第22-26页 |
·大鼠脑cDNA文库的构建与扩增 | 第26-33页 |
·文库筛选 | 第33-38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8-55页 |
·诱饵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有效性检测 | 第38-41页 |
·μ阿片受体C-末端的扩增 | 第38页 |
·诱饵载体pBT-C的构建 | 第38-41页 |
·诱饵蛋白的表达及自身激活活性检测 | 第41页 |
·大鼠脑cDNA文库的构建与扩增 | 第41-46页 |
·大鼠躯体依赖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总RNA的抽提与mRNA的纯化 | 第42-43页 |
·以mRNA为模板合成第一链和双链cDNA | 第43-44页 |
·双链cDNA分级分离与合并沉淀 | 第44-45页 |
·cDNA定向克隆与PCR鉴定 | 第45-46页 |
·文库筛选 | 第46-48页 |
·用MOR-C诱饵蛋白筛选cDNA文库 | 第46-48页 |
·阳性克隆序列分析 | 第48-55页 |
小结1 | 第55-56页 |
讨论1 | 第56-58页 |
第二部分 体外验证NADE、ABIN1靶蛋白与μ阿片受体C-末端的相互作用 | 第58-72页 |
1 材料 | 第58-59页 |
2 方法 | 第59-6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3-71页 |
·MOR-C末端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63-64页 |
·GST-C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64页 |
·His-融合NADE载体的构建 | 第64-66页 |
·His-融合NADE蛋白的表达 | 第66-67页 |
·His-融合ABIN1载体的构建 | 第67-68页 |
·His-融合ABIN1的表达 | 第68页 |
·GST-C与His-NADE pull down验证诱饵与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 第68-69页 |
·GST-C与His-ABIN1 pull down验证诱饵与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 第69-71页 |
小结2 | 第71-72页 |
第三部分 细胞内验证NADE、ABIN1靶蛋白与μ阿片受体C-末端的相互作用 | 第72-86页 |
1 材料 | 第72-73页 |
2 方法 | 第73-7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6-81页 |
·pEGFP-N1-NADE和pEGFP-N1-ABIN1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 | 第76-77页 |
·pDsRed-Express-N1-NADE和pDsRed-Experss-N1-ABIN1载体构建 | 第77页 |
·pcDN3A.1mye-hisB融合NADE和ABIN-载体的构建 | 第77-78页 |
·细胞内共定位 | 第78-79页 |
·免疫共沉淀验证μ阿片受体与AIBN1间的相互作用 | 第79-81页 |
小结3 | 第81-82页 |
讨论2 | 第82-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综述 | 第94-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