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液化论文

神华煤显微组分加氢液化反应动力学及其与生物质共液化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煤炭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第11页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发展概况第11-13页
   ·显微组分液化性能研究现状第13-14页
   ·显微组分液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4页
   ·反应机理第14-18页
   ·直接液化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催化剂第18-19页
     ·溶剂第19页
   ·生物质和煤共液化的研究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第21-26页
   ·样品的采取与制备第21页
   ·研究方案第21页
   ·煤样的煤岩特征第21-23页
   ·反射率第23页
   ·样品的煤质特征第23-24页
     ·灰分与硫分第23页
     ·挥发分第23-24页
     ·H/C 和0/C 原子比第24页
     ·碳和氢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煤显微组分加氢液化动力学的试验和方法第26-33页
   ·试验原料和装置第26-27页
     ·煤样第26页
     ·溶剂第26页
     ·反应气体第26页
     ·催化剂第26页
     ·助催化剂第26-27页
     ·萃取溶剂第27页
     ·高压釜第27页
     ·气相色谱仪第27页
     ·索式萃取器第27页
   ·试验条件第27页
   ·高压釜试验程序第27-28页
   ·液化产物分析第28-29页
   ·试验结果计算第29-33页
第四章 煤显微组分加氢液化动力学的研究第33-43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2页
     ·液化产物的产率第33页
     ·温度对氢耗率的影响第33-35页
     ·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第35-36页
     ·温度对沥青烯(PAA)产率的影响第36页
     ·温度对油产率的影响第36-37页
     ·温度对气(G)产率的影响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动力学模型及相关参数第39-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液化残渣的岩石学研究第43-46页
   ·引言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4页
   ·液化用煤基本性质第44页
   ·液化残渣的光学显微特征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不同煤岩组分和生物质共液化的初步研究第46-63页
   ·引言第46页
   ·实验原料和装置第46页
     ·实验仪器第46页
     ·实验条件第46页
   ·高压釜试验程序第46-47页
   ·液化产物的分析第47页
   ·试验结果计算第47-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小结第55页
   ·生物质对煤样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分析第55-61页
     ·实验部分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0页
     ·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分析第60-61页
     ·小结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63-64页
   ·本文主要特色及创新点第64-65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气轮机燃料/空气掺混规律的数值研究
下一篇: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