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一) 制度、组织和企业 | 第10-11页 |
(二) 合伙制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三) 合伙制与合作制辨析 | 第12-14页 |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文献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对河东村合伙制的调研 | 第16-36页 |
一、河东村的基本经济情况 | 第16-17页 |
二、20 世纪80 年代以前河东村合伙制的历史情况 | 第17-20页 |
(一) 河东村“打伙计”主要存在于采金业 | 第18页 |
(二) 采金中“打伙计”的具体情况 | 第18-20页 |
三、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河东村合伙制的发展情况 | 第20-34页 |
(一) 调查情况概述 | 第21-26页 |
(二) 不同行业中“打伙计”的具体情况 | 第26-33页 |
(三) 河东村村民对将来“打伙计”情况的看法 | 第33-34页 |
四、河东村合伙制的主要特点 | 第34-36页 |
(一) 合伙制是河东村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制度 | 第34页 |
(二) 河东村的合伙制主要集中在采矿业 | 第34页 |
(三) “老虎板”和“雇人的打伙计”是采矿业中合伙制的两种主要模式 | 第34-35页 |
(四) 河东村的合伙制绝大部分是一般合伙制而非特殊合伙制 | 第35页 |
(五) 河东村的合伙组织绝大部分是非企业合伙组织而非合伙企业 | 第35-36页 |
第二章 从河东村的合伙制看我国农村合伙制问题 | 第36-43页 |
一、河东村的合伙制与中西历史上的合伙制 | 第36-41页 |
(一) 我国历史上的合伙制 | 第36-39页 |
(二) 西方历史上的合伙制 | 第39-40页 |
(三) 从中西合伙制的历史比较看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40-41页 |
二、河东村的合伙制与我国农村合伙制问题 | 第41-43页 |
(一) 我国农村合伙制的现实状况 | 第41-42页 |
(二) 从河东村的合伙制推论我国农村合伙制问题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对河东村合伙制的理论解释 | 第43-54页 |
一、企业制度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43-45页 |
(一) 三种企业制度的特征、优点和局限 | 第43-45页 |
(二) 作为企业制度的合伙制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45页 |
二、制度环境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45-49页 |
(一) 三种企业制度对制度环境的要求 | 第46-48页 |
(二) 河东村的制度环境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48-49页 |
三、交易成本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49-51页 |
(一) 交易成本的概念 | 第49-50页 |
(二) 交易成本的节约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50-51页 |
四、资源环境和农民自身条件的双重约束 | 第51-52页 |
(一) 资源环境的外在约束 | 第51页 |
(二) 农民自身条件的内在约束 | 第51-52页 |
(三) 双重约束与河东村的合伙制 | 第52页 |
五、河东村的合伙制没有走向公司制的原因 | 第52-54页 |
(一) 合伙制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 第52-53页 |
(二) 河东村尚不具备公司制发展所需的条件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