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海洋嗜热菌的筛选、热稳定脂肪酶性质及其热适应机理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1 前言第16-43页
   ·嗜热菌概述第16-17页
   ·嗜热菌应用第17-19页
   ·嗜热菌耐热性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膜的耐热性研究第19-20页
     ·核酸的耐热性研究第20-21页
     ·蛋白质的耐热性研究第21-23页
       ·蛋白质的稳定性第21页
       ·蛋白质的失活机制第21-23页
   ·蛋白质耐热性研究进展第23-33页
     ·蛋白质耐热性的研究手段第23-25页
       ·分子生物学手段第23-24页
       ·结构生物学手段第24-25页
       ·生物信息学手段第25页
     ·蛋白质耐热性的研究范围第25-28页
       ·一种酶的同源蛋白质比较第26页
       ·多种酶的同源蛋白质比较第26-27页
       ·基因组角度分析第27-28页
     ·蛋白质热稳定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分析第28-33页
       ·氨基酸组成第28-29页
       ·氢键第29页
       ·盐桥第29-30页
       ·疏水作用第30-31页
       ·包装效应和溶剂接触表面积第31页
       ·α-螺旋第31-32页
       ·Loop区的稳定性第32页
       ·温度因子第32-33页
   ·脂肪酶的研究进展第33-41页
     ·脂肪酶的结构第33-34页
     ·脂肪酶的应用领域第34-38页
       ·水解反应第34-36页
       ·合成反应第36-38页
     ·脂肪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38页
     ·脂肪酶的工程改造第38-40页
     ·未来脂肪酶的发展方向第40-41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41-4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3-78页
   ·材料第43-57页
     ·样品第43页
     ·菌株和质粒第43页
     ·主要试剂第43-44页
     ·主要仪器第44-45页
     ·引物第45-48页
     ·主要分析软件第48页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第48-57页
   ·基本方法第57-78页
     ·细菌染色体总DNA的提取第57页
     ·PCR反应第57-58页
     ·菌落PCR第58页
     ·DNA片段回收第58-59页
     ·连接反应第59页
     ·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9-60页
     ·化学转化方法第60页
       ·常规化学转化方法第60页
       ·双杂交系统转化方法第60页
     ·质粒少量制备第60-61页
     ·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染色、脱色第61-62页
     ·核酸内切酶酶切反应第62页
     ·重组质粒表达的小量检测第62页
     ·重组蛋白可溶性的确定第62页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重组蛋白第62-63页
     ·酶联免疫分析(ELISA)第63-64页
     ·DNA探针的DIG标记第64-65页
     ·细菌总RNA的提取第65页
     ·细菌总RNA的纯化第65-66页
     ·革兰氏染色第66页
     ·Tricine-SDS-PAGE第66页
     ·嗜热菌的筛选及热稳定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66-71页
       ·嗜热菌的分离与鉴定第66-68页
         ·嗜热菌的培养与分离第66-67页
         ·16S rDNA的PCR扩增第67页
         ·16S rDNA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第67页
         ·菌株生长温度的确定第67-68页
         ·菌株形态观察第68页
       ·热稳定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68-71页
         ·产脂肪酶菌株TW1的筛选与鉴定第68页
         ·粗酶提取第68-69页
         ·热稳定脂肪酶基因的克隆第69页
         ·热稳定脂肪酶基因的重组表达与纯化第69-70页
         ·热稳定脂肪酶酶活测定第70页
         ·重组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及温度耐受检测第70页
         ·重组脂肪酶作用的最适pH确定及pH耐受检测第70-71页
         ·抑制剂或去污剂对重组脂肪酶酶活的影响第71页
         ·金属离子对重组脂肪酶酶活的影响第71页
     ·抗血清的纯化第71-72页
       ·抗体的纯化步骤第71-72页
       ·抗体最适滴度的确定第72页
     ·蛋白的Western blot印迹杂交第72-73页
     ·Northern blot印迹杂交第73-74页
       ·电泳分离第73页
       ·RNA电转移第73页
       ·杂交第73-74页
       ·杂交信号检测第74页
     ·蛋白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第74-76页
       ·样品制备第74-75页
       ·IPG胶条的水化和电泳第75-76页
         ·样品水化及聚焦第75页
         ·IPG胶条的平衡及电泳第75-76页
     ·免疫共沉淀第76页
     ·嗜热菌电转化方法第76-7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8-124页
   ·嗜热菌的筛选及热稳定脂肪酶的性质研究第78-89页
     ·嗜热菌的分离与鉴定第78-81页
       ·嗜热菌的分离第78-80页
       ·嗜热菌的鉴定第80-81页
     ·热稳定脂肪酶的性质研究第81-89页
       ·产脂肪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第81-82页
       ·热稳定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82-85页
       ·重组脂肪酶的表达与纯化第85-86页
       ·重组脂肪酶的性质分析第86-89页
         ·重组脂肪酶特定底物的确定第86页
         ·温度对重组脂肪酶酶活的影响第86页
         ·pH值对脂肪酶酶活的影响第86-87页
         ·抑制剂及去垢剂对脂肪酶酶活的的影响第87-88页
         ·金属离子对脂肪酶酶活的的影响第88-89页
   ·嗜热菌的热适应机理初步研究第89-124页
     ·Thermus thermophilus WL热适应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89-96页
       ·T.thermophilus WL全菌蛋白的SDS-PAGE分析第89-90页
       ·Trcine-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第90页
       ·2-D凝胶电泳分析第90-91页
       ·MALDI-TOF MS质谱鉴定第91-96页
     ·高温差异表达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分析第96-107页
       ·差异表达蛋白编码基因的Northern blot分析第96-100页
         ·差异蛋白编码基因的扩增及其标记第96-97页
         ·不同培养温度下菌体总RNA提取第97-98页
         ·16S rRNA探针制备与效率检测第98页
         ·Northern blot分析第98-100页
       ·差异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第100-107页
         ·FUH、SOD和TE-RE基因的表达与重组蛋白的纯化第100-105页
         ·抗体制备第105-106页
         ·Western blot分析第106-107页
     ·SOD基因的热适应性功能研究第107-113页
       ·嗜热菌SOD突变株的构建第107-109页
       ·SOD突变株(SOD~-)的筛选第109页
       ·SOD~-株的分子验证第109-111页
       ·SOD突变株的的生长温度测定第111-112页
       ·添加重组SOD对突变株生长温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第113-124页
       ·SOD互作蛋白的获得第113-115页
       ·SOD结合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第115-117页
       ·细菌双杂交系统验证SOD与2-酮异戊酸脱氢酶α亚基的互作第117-123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117-119页
         ·SOD和2-酮异戊酸脱氢酶α亚基的互作第119-123页
       ·热适应性有关的蛋白分类第123-124页
4 讨论第124-127页
   ·嗜热菌的筛选与鉴定第124页
   ·热稳定脂肪酶的研究第124-125页
   ·嗜热菌的热适应机理研究第125-12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27-130页
   ·结论第127-128页
   ·展望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1页
附录第141-146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141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1-142页
 附录3 质粒图谱第142-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护翼下的自立--金井基督教会之研究(1886-1948)
下一篇:福建金幢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