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缩略语说明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7页 |
| 1.母胎界面的抗原识别 | 第9-10页 |
| 2.妊娠淋巴细胞的孕酮受体 | 第10-12页 |
| 3.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 | 第12页 |
| 4.PIBF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2-1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一、实验动物 | 第17页 |
| 二、主要药物及试剂 | 第17页 |
| 三、主要设备 | 第17页 |
| 四、实验分组、处理及标本收集 | 第17-18页 |
| 五、指标检测 | 第18-21页 |
| 六、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 结果 | 第22-34页 |
| 一、子宫内膜PIBF的表达 | 第22-25页 |
| 二、子宫内膜ER-a、PR的表达 | 第25-31页 |
| 三、放射免疫血清E_2、P含量结果 | 第31-32页 |
| 四、孕6天各组着床数比较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40页 |
| 1. 异基因胚胎抗原识别与妊娠免疫 | 第34-35页 |
| 2. 外源性孕激素对着床期子宫内膜PIBF表达的影响 | 第35-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