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佛教圣地走出的现代小说家 | 第6-12页 |
一、 佛教圣地的熏陶 | 第6-8页 |
二、 家庭、师门的影响 | 第8-9页 |
三、 古文人心理的传承 | 第9-10页 |
四、 特殊社会环境下的生活方式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废名诗化小说对古典诗歌的继承 | 第12-25页 |
一、 诗化意境的追求 | 第12-15页 |
二、 诗化意象的塑造 | 第15-20页 |
三、 语言与用典的沿用 | 第20-25页 |
第三章 废名散文化小说对古典散文的继承 | 第25-34页 |
一、 小说与散文的演变 | 第25-28页 |
二、 古典散文理论的再现 | 第28-31页 |
三、 晦涩的叙事语言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废名小说的意义 | 第34-39页 |
一、 文学史的贡献 | 第34-35页 |
二、 淡薄的现实主义精神 | 第35-37页 |
三、 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