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网运分离”改革与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 铁路的行业特征及我国铁路运输业现状 | 第12-20页 |
·自然垄断理论 | 第12-13页 |
·自然垄断概念 | 第12页 |
·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 | 第12-13页 |
·铁路运输业的经济特征 | 第13-14页 |
·服务可替代性 | 第13-14页 |
·公共性与企业性并存 | 第14页 |
·铁路运输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分析 | 第14-16页 |
·路网具有自然垄断性 | 第14-15页 |
·路运不具有自然垄断性 | 第15-16页 |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现状及问题 | 第16-20页 |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总体情况 | 第16-17页 |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体制现状问题 | 第17-20页 |
3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体系架构 | 第20-28页 |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产权概念 | 第20-21页 |
·产权的功能 | 第21页 |
·铁路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选择 | 第21-22页 |
·铁路企业的产权改革目标 | 第21-22页 |
·产权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晌 | 第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 | 第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是铁路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 第24-28页 |
·概念 | 第24-25页 |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25-28页 |
4 铁路网运分离改革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28-40页 |
·国内铁路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28-35页 |
·全产业经济责任大包干时期 | 第30-31页 |
·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期 | 第31-32页 |
·资产经营责任制 | 第32-33页 |
·网运分离尝试阶段 | 第33-34页 |
·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 第34-35页 |
·国外铁路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35-39页 |
·美国的铁路竞争模式 | 第36-37页 |
·日本的铁路竞争模式 | 第37页 |
·欧盟国家的铁路竞争模式 | 第37-38页 |
·不同铁路竞争模式的比较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5 我国铁路网运分离改革方案 | 第40-47页 |
·网运分离、客货合一 | 第40-41页 |
·方案特点 | 第40页 |
·方案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 第40-41页 |
·网运分离、客货分离 | 第41-43页 |
·方案特点 | 第41-42页 |
·方案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 第42-43页 |
·网运分离的选择点 | 第43-44页 |
·网运分离、客货分离方案的具体操作 | 第44-47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