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4页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7-20页 |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 第19-20页 |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 第20-22页 |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及特点 | 第20页 |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要素的构成 | 第20-22页 |
·办学体制改革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体制 | 第22页 |
·教育体制 | 第22-23页 |
·办学体制 | 第23-24页 |
第3章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 第24-32页 |
·国外高职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 第24-27页 |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兴起的根源 | 第24-25页 |
·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 | 第25页 |
·政府扶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 第25-26页 |
·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其发展的生命源泉 | 第26-27页 |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特色 | 第27-29页 |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 第27-28页 |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定位准确 | 第28页 |
·高职教育办学与地方发展联系紧密 | 第28页 |
·以公立学校为发展主体 | 第28-29页 |
·澳大利亚的市场化高职教育 | 第29-32页 |
·企业本位的校企合作方式 | 第30页 |
·职业教育运作市场化 | 第30页 |
·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 第32-44页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形成与发展 | 第32-36页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形成的背景 | 第32-33页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发展 | 第33-34页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利弊分析 | 第34-36页 |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与发展 | 第36-41页 |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 第36-38页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剖析 | 第40-41页 |
·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 第41-44页 |
·高职办学体制改革的发展 | 第41-42页 |
·积极推进“国有民办”体制的改革 | 第42页 |
·大力发展“民办公助”形式的高等职业院校 | 第42-43页 |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连锁式办学 | 第43页 |
·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 第43-44页 |
第5章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质 | 第44-63页 |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 | 第44-46页 |
·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 第44-45页 |
·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动力 | 第45页 |
·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 第45-46页 |
·办学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第46-54页 |
·资源的概念及基本配置方式 | 第47-50页 |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与对比 | 第50-54页 |
·合理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 第54-63页 |
·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缺陷 | 第54-56页 |
·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第56-63页 |
第6章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高职教育集团化 | 第63-74页 |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 | 第63-67页 |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及类型 | 第63-64页 |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 | 第64-66页 |
·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优势 | 第66-67页 |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案例分析——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第67-71页 |
·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基本概述 | 第67-68页 |
·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点 | 第68-69页 |
·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取得的成效 | 第69-70页 |
·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启示 | 第70-71页 |
·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发展 | 第71-7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