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7-27页 |
| 1 蚊虫生活史与其传播的疾病 | 第17页 |
| 2 蚊虫的防治及其抗药性 | 第17-18页 |
| ·蚊虫的防治 | 第17-18页 |
| ·蚊虫的抗药性 | 第18页 |
| 3 CCE、GST和P450三大解毒酶家族特点及其抗性机制研究 | 第18-23页 |
| ·酯酶家族分类 | 第19页 |
| ·酯酶解毒机理 | 第19-20页 |
| ·酯酶抗性机制 | 第20-21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分类 | 第21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解毒机理 | 第21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抗性机制 | 第21-22页 |
| ·P450基因家族分类、解毒机理与抗性机制 | 第22-23页 |
| 4 原位杂交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 第23-25页 |
| 5 新一代测序技术:数字基因表达谱的原理与应用 | 第25-26页 |
| 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致倦库蚊解毒酶系家族基因的系统分类 | 第27-45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CCE、GST和P450序列下载 | 第27-28页 |
| ·致倦库蚊CCE、P450和GST三大家族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2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8-43页 |
| ·致倦库蚊解毒酶基因序列下载 | 第28页 |
| ·致倦库蚊羧酸酯酶基因家族 | 第28-33页 |
| ·致倦库蚊P450基因家族 | 第33-39页 |
| ·致倦库蚊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 | 第39-41页 |
| ·CCE、GST和P450三大解毒酶基因家族表达谱 | 第41-43页 |
| 4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致倦库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45-55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 ·不同龄期致倦库蚊的收集 | 第45页 |
| ·RNA的提取、cDNA合成和tag制备 | 第45-46页 |
| ·SOLEXA/Illumina系统测序 | 第46页 |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测序质量评估与测序饱和度分析 | 第46页 |
| ·去除杂质序列产生clean tag及其拷贝数分布统计 | 第46页 |
| ·标签与参考基因标签数据库比对分析与基因表达注释 | 第46页 |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46-47页 |
|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GO和pathway分析 | 第47页 |
| ·新转录本检测 | 第47页 |
| ·反义链转录分析 | 第4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7-53页 |
| ·致倦库蚊不同发育阶段样品测序结果 | 第47-48页 |
| ·测序质量与测序饱和度分析 | 第48-50页 |
| ·表达标签在基因上的分布位置 | 第50页 |
| ·差异表达基因识别与发育阶段特异表达基因识别 | 第50页 |
| ·差异表达基因GO与pathway分析 | 第50-52页 |
| ·阶段特异表达基因GO与pathway分析 | 第52页 |
| ·sense-antisense调控与新转录本的发现 | 第52-53页 |
| 4 讨论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致倦库蚊羧酸酯酶基因在蚊虫体内的组织表达 | 第55-6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55-57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试剂及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第55-57页 |
| ·实验蚊虫 | 第5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57-62页 |
| ·蚊虫总RNA提取(Trizol法) | 第57页 |
| ·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57-58页 |
| ·羧酸酯酶基因探针模板合成 | 第58-59页 |
| ·RNA探针合成 | 第59-60页 |
| ·蚊虫的固定与包埋 | 第60-61页 |
| ·石蜡切片制作 | 第61页 |
| ·原位杂交实验 | 第61-62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 ·原位杂交基因的选择 | 第62页 |
| ·原位杂交条件与结果 | 第62-63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63-67页 |
| 第五章 致倦库蚊主要组织结构的石蜡切片观察 | 第67-7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 ·蚊虫的解剖 | 第67页 |
| ·蚊虫连续石蜡切片的制备及染色 | 第67-68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7-68页 |
| ·蚊虫的固定 | 第68页 |
| ·包埋 | 第68页 |
| ·脱水、透明和浸蜡 | 第68页 |
| ·切片 | 第68页 |
| ·HE染色 | 第68页 |
| 2 结果 | 第68-72页 |
| ·消化排泄系统 | 第70-71页 |
| ·生殖系统 | 第71页 |
|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 第71页 |
| ·背支囊与腹支囊 | 第71页 |
| ·脂肪体 | 第71-72页 |
| 3 讨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