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引言 | 第7页 |
·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国外城市群相关研究综述 | 第8页 |
·国内城市群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城市群相关研究总结 | 第10页 |
·哈大齐城市群提出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2 城市群的基本理论 | 第13-20页 |
·城市群的基本知识 | 第13-16页 |
·城市群的内涵 | 第13页 |
·城市群相关概念 | 第13页 |
·城市群形成的背景研究 | 第13-14页 |
·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 第14-15页 |
·城市群的特征 | 第15-16页 |
·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16-18页 |
·产业集聚与扩散效应的驱动 | 第16页 |
·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 | 第16-17页 |
·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 | 第17页 |
·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 | 第17-18页 |
·城市功能集聚与扩散的驱动 | 第18页 |
·城市群发展的意义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城市群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确定 | 第20-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0-21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1-23页 |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23-25页 |
·层次分析法的引入 | 第23-24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哈大齐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及现状研究 | 第26-36页 |
·哈大齐城市群的空间范围界定 | 第26-30页 |
·计算主要城市经济势能 | 第26-27页 |
·主要城市区域辐射半径的确定 | 第27-28页 |
·空间范围界定 | 第28-30页 |
·哈大齐城市群现状研究 | 第30-35页 |
·哈大齐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哈大齐城市群规模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哈大齐城市群职能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哈大齐城市群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 第36-44页 |
·城市群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6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 | 第36-37页 |
·模糊综合评判过程 | 第37-40页 |
·建立因素集 | 第37页 |
·建立权重集 | 第37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37页 |
·构建模糊矩阵 | 第37-38页 |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 第38-40页 |
·哈大齐城市群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 第40-43页 |
·城市群发展水平阶段的划分 | 第40页 |
·哈大齐城市群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6 哈大齐城市群建设对策 | 第44-49页 |
·合理选择哈大齐城市群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促进哈大齐城市群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互动发展 | 第45-47页 |
·加快哈大齐城市群发展新优势的支撑体系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