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涉法信访工作概观 | 第7-14页 |
第一节 涉法信访的界定 | 第7-8页 |
第二节 人大涉法信访工作的起源 | 第8-10页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涉法信访工作现状 | 第10-14页 |
第二章 人大涉法信访工作产生的原因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司法方面的原因 | 第14-19页 |
一、司法腐败问题 | 第15-17页 |
二、司法不独立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 | 第19-22页 |
一、法律信仰的缺失 | 第19-20页 |
二、司法信任的缺失 | 第20-21页 |
三、公民法律知识的缺乏及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 | 第21-22页 |
四、公民道德信仰的缺失 | 第22页 |
第三节 人大信访工作自身的原因 | 第22-26页 |
一、人大信访机构配置与激增的信访量不相适应 | 第22-23页 |
二、人大信访部门在自身运作上的不规范 | 第23-24页 |
三、信访产出的增加更刺激了社会的信访热情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人大涉法信访工作的价值评估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加强人大信访监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第26-29页 |
一、加强人大涉法信访工作,有利于提高人大权威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 第26-27页 |
二、加强人大涉法信访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 | 第27页 |
三、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能够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 | 第27-28页 |
四、加强人大信访工作,有利于减少和克服司法腐败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人大涉法信访工作的弊端 | 第29-36页 |
一、人大信访工作自身运作的不规范 | 第29-30页 |
二、信访成本过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 第30-32页 |
三、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背 | 第32-36页 |
第四章 人大涉法信访制度的重构 | 第36-43页 |
第一节 人大涉法信访工作的价值取向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人大涉法信访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人大信访监督制度的具体设置 | 第38-43页 |
一、信访监督案件的受理范围 | 第38-39页 |
二、信访监督的审查权限 | 第39-41页 |
三、监督介入的时间 | 第41页 |
四、监督的方式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