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图目录 | 第7-9页 |
表目录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5页 |
·基于Linux系统仿真开发平台的优点和缺陷 | 第12-15页 |
·交叉编译系统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风河公司(Wind River System)及其Workbench商用开发套件 | 第16页 |
·中科红旗及其Redflag DevsPartner | 第16-17页 |
·迈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Magic C++ | 第17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难点 | 第17-1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难点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组织与编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分布实时仿真系统 | 第20-24页 |
§2.1 典型的半实物仿真系统 | 第20-21页 |
§2.2 高速实时网络技术 | 第21页 |
§2.3 半实物仿真体系结构的扩展 | 第21-23页 |
§2.4 本课题的基本体系结构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KD-DRT Workbench半实物仿真开发平台设计 | 第24-55页 |
§3.1 KD-DRT Workbench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24-27页 |
·平台总体设计 | 第24-26页 |
·仿真开发平台的硬件配置 | 第26页 |
·仿真平台的软件配置 | 第26-27页 |
§3.2 Windows宿主机研究与设计 | 第27-41页 |
·宿主机端程序开发框架的研究与设计 | 第27-29页 |
·Windows下模拟Linux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 第29-31页 |
·GCC交叉编译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35页 |
·GDB交叉调试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41页 |
§3.3 Linux目标机的研究与设计 | 第41-52页 |
·小型化精简Sim-Linux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Sim-Linux 引导过程的建立 | 第42页 |
·Sim-Linux内核的裁剪与编译 | 第42-47页 |
·构建Sim-Linux根文件系统 | 第47-49页 |
·Sim-Linux系统的整合与Gdbserver的安装 | 第49页 |
·可启动U盘系统的建立 | 第49-52页 |
§3.4 宿主机与目标机的调试会话以及平台的整合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Linux下PCI设备的驱动开发技术研究 | 第55-77页 |
§4.1 PCI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技术研究 | 第55-63页 |
·PCI总线规范 | 第55-59页 |
·PCI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设计框架与流程 | 第59-63页 |
§4.2 Linux设备驱动 | 第63-67页 |
·Linux设备的分类 | 第63-64页 |
·设备驱动程序 | 第64-66页 |
·Linux系统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方法 | 第66-67页 |
§4.3 VMIPCI-5565设备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 第67-75页 |
·VMIC公司及其VMIPCI-5565简介 | 第67-69页 |
·VMIPCI-5565原理图 | 第69页 |
·VMIPCI-5565设备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 第69-75页 |
§4.4 将驱动程序嵌入Sim-Linux内核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KD-DRT Workbench开发平台的测试验证 | 第77-90页 |
§5.1 实例程序开发与平台的验证 | 第77-86页 |
·验证程序的设计 | 第77-79页 |
·工程的构建 | 第79-80页 |
·程序的编写 | 第80-81页 |
·Makefile设计及其程序的编译 | 第81-82页 |
·程序的运行 | 第82-83页 |
·远程调试前程序的加载 | 第83-84页 |
·程序远程调试的实现 | 第84-86页 |
§5.2 平台的升级 | 第86-89页 |
·宿主机端升级 | 第87页 |
·目标机端升级 | 第87-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90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