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框架结构第13页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第一章 政策性银行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4-20页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第14-15页
 第二节 市场失灵理论第15-17页
 第三节 经济起飞理论第17-18页
 第四节 政府干预理论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必要性第20-33页
 第一节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第20-27页
  一、国家开发银行第20-25页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第25-26页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一、立法严重滞后第27-28页
  二、资金来源不足第28-30页
  三、资金运用面临较大的风险第30页
  四、委托—代理机制不完善第30-31页
 第三节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必要性第31-33页
  一、财政环境的变化第31页
  二、金融环境的变化第31-32页
  三、产业结构的变化第32页
  四、市场化经营条件的变化第32-33页
第三章 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模式与启示第33-49页
 第一节 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现状第33-41页
  一、德国第34-35页
  二、日本第35-37页
  三、韩国第37-38页
  四、美国第38-39页
  五、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最新主要发展趋势第39-41页
 第二节 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模式第41-44页
  一、市场主导型的美国模式第41-42页
  二、政府主导型的日本模式第42-43页
  三、混合型的德国母子公司模式第43-44页
  四、混合型的韩国分账经营模式第44页
 第三节 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启示第44-49页
  一、政策性银行应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第45页
  二、加快相关政策性银行的立法进程第45-46页
  三、必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第46页
  四、政策性银行应当解决好融资问题第46-47页
  五、政策性银行应当积极开展经营第47页
  六、政策性银行实行集团化管理第47-49页
第四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战略安排第49-58页
 第一节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目标第49-50页
 第二节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模式选择第50-53页
  一、母子公司模式第51-52页
  二、分账模式第52-53页
 第三节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战略设想第53-58页
  一、对政策性银行进行准确定位第54页
  二、尽快出台政策性银行法规第54-55页
  三、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第55-56页
  四、完善对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政策支持第56-57页
  五、确立财政部对政策性银行监督管理责任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
下一篇:小型化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