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衣分等产量性状的遗传、QTL定位及不同衣分材料纤维初始发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主要缩略词表第16-18页
第一章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8-30页
 1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发展第18页
 2 数量性状遗传模型的鉴定方法第18-23页
   ·多基因遗传模型的鉴定方法第18-20页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鉴定方法第20-21页
   ·遗传标记与QTL遗传模型的鉴定方法第21-23页
 3 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第23-30页
   ·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力第23-24页
   ·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第24-25页
   ·控制棉花产量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第25-26页
   ·棉花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第26-27页
   ·棉花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第27-28页
   ·棉花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第28-30页
第二章 植物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第30-45页
 1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30-40页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第30-35页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35-39页
   ·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9-40页
 2 植物QTL定位研究进展第40-41页
 3 基于QTL定位的植物分子育种第41-42页
 4 棉花QTL定位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42-45页
第三章 棉纤维发育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进展第45-51页
 1 棉纤维细胞起始第45-46页
 2 纤维细胞的伸长或初生壁合成第46-47页
 3 次生壁的合成与沉积第47-48页
 4 脱水成熟第48-49页
 5 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第49页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9-51页
   ·本研究的目的第49-50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50-51页
第四章 棉花衣分等产量性状的双列杂交遗传分析第51-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验材料第51-52页
   ·试验方法第52页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亲本及F_1各产量性状表现第52-54页
   ·遗传效应方差和遗传率分析第54-55页
   ·遗传效应分解第55-57页
   ·杂种优势分析第57页
   ·各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第57-59页
 3 讨论第59-61页
   ·衣分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和遗传率第59页
   ·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第59-60页
   ·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第60-61页
第五章 棉花衣分等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第61-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试验材料第62页
   ·性状调查第62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62-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2个组合亲本各产量性状表现第63页
   ·衣分的联合世代分析第63-68页
   ·其他产量性状的联合世代分析第68-71页
 3 讨论第71-73页
   ·产量性状主基因存在的普遍性第71页
   ·不同组合各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比较第71-73页
第六章 陆地棉衣分差异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QTL标记和定位第73-9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亲本及作图群体的构建第73-74页
   ·分子标记实验方法第74页
   ·数据分析与QTL作图第74-7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5-89页
   ·亲本及群体性状的表型分析第75-78页
   ·分子标记鉴定与遗传图谱构建第78-81页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QTLs分析第81-87页
   ·单标记分析第87-89页
 3 讨论第89-92页
   ·陆地棉品种间DNA标记的低多态性第89页
   ·作图群体对QTL检测的影响第89页
   ·产量性状QTLs在染色体上的成簇分布第89-90页
   ·增效基因来源与产量性状QTLs的遗传模式第90-91页
   ·不同群体、不同组合QTL作图的比较第91-92页
第七章 陆地棉不同衣分材料纤维初始发育的比较研究第92-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2-94页
   ·材料第92-93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93页
   ·纤维密度的计算第93-94页
   ·相关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00页
   ·开花前1d的纤维发育与基因型差异第94-95页
   ·开花当天和开花后1d纤维发育比较第95-99页
   ·纤维密度与各性状间的相关和灰色关联分析第99-100页
 3 讨论第100-102页
   ·不同衣分陆地棉材料开花前后的纤维发育状况第100-101页
   ·各材料开花后1d与开花当天纤维密度比较第101页
   ·纤维密度与衣分、衣指的关系及对纤维产量育种的启示第101-102页
第八章 四个栽培棉种纤维初始发育的比较研究第102-10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3页
   ·材料第102-103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103页
   ·纤维密度的计算第103页
   ·4个栽培棉种的延迟授粉处理第10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3-107页
   ·4个栽培棉种开花前1d的纤维突起第103页
   ·4个栽培棉种开花当天和开花后1d的纤维发育第103-106页
   ·延迟授粉对4个栽培棉种纤维密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3 讨论第107-109页
   ·4个栽培棉种开花前后的纤维发育状况第107页
   ·4个栽培棉种开花当天和开花后1d纤维密度比较第107-108页
   ·延迟授粉对4个棉种纤维初始发育的影响第108-109页
全文结论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远程抄表与检测系统研制
下一篇:论昆德拉小说的希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