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清洁生产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选煤生产工艺概述 | 第13-23页 |
·选煤生产工艺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外选煤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选煤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选煤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选煤工艺生产中废水来源 | 第16-22页 |
·选煤废水的来源 | 第16-17页 |
·选煤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7-22页 |
·煤泥水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煤泥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19-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兴隆庄选煤厂生产状况简介 | 第23-28页 |
·企业基本情况 | 第23页 |
·选煤工艺技术现状 | 第23-27页 |
·选煤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选煤工艺主要存在问题 | 第24-27页 |
·新思路的提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清洁生产工艺路线 | 第28-33页 |
·低灰炼焦精煤分选新工艺 | 第28-30页 |
·低灰炼焦精煤分选新工艺流程图 | 第28页 |
·低灰炼焦精煤分选新工艺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 第28-29页 |
·低灰炼焦精煤分选新工艺实施情况 | 第29-30页 |
·煤泥(浮精)脱水系统工艺优化 | 第30-31页 |
·煤泥(浮精)脱水系统新工艺流程图 | 第30页 |
·煤泥(浮精)脱水系统新工艺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煤泥(浮精)脱水系统工艺优化实施情况 | 第31页 |
·煤泥水浓缩作业系统的改造的措施 | 第31-33页 |
·煤泥水浓缩作业 | 第31-32页 |
·煤泥水浓缩作业系统的改造的措施 | 第32页 |
·煤泥水浓缩作业系统的改造的实施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煤泥水浓缩作业系统的实验部分 | 第33-46页 |
·煤泥水实验必要性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45页 |
·废水来源与性质 | 第34页 |
·凝聚剂、絮凝剂的选择 | 第34-36页 |
·凝聚剂选择依据 | 第34-35页 |
·絮凝剂选择依据 | 第35-36页 |
·凝聚剂选择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36-38页 |
·凝聚剂最佳投入量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38-40页 |
·投加无水石膏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投加氯化钙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投加絮凝剂的实验及结果 | 第40-41页 |
·投加凝聚剂与絮凝剂的实验及结果 | 第41-44页 |
·投药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最佳条件下沉降效果 | 第44页 |
·实际工作条件下沉降效果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效益分析 | 第46-49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6-47页 |
·低灰炼焦精煤洗选工艺 | 第46页 |
·煤泥(浮精)脱水系统工艺 | 第46页 |
·煤泥水浓缩作业系统 | 第46-47页 |
·主要项目可产生效益 | 第47页 |
·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 第47-49页 |
第七章 进一步措施 | 第49-5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