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筏基础承载机理的数值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桩筏基础承载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单桩非线性工作性状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研究 | 第13-14页 |
·筏板(承台)厚度确定方法 | 第14-15页 |
·桩-土-筏共同工作研究 | 第15-17页 |
·桩筏基础沉降控制设计理论与研究 | 第17-20页 |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桩筏基础数值分析原理 | 第21-50页 |
·数值模型 | 第21-40页 |
·桩筏基础总应力分析基本方程 | 第21-25页 |
·桩筏基础总应力法单元平衡方程 | 第25-29页 |
·桩、筏板和桩间土的有限元模型 | 第29-32页 |
·群桩外围土的无界元模型 | 第32-35页 |
·桩与土之间的接触面单元模型 | 第35-37页 |
·桩筏基础总应力法整体平衡方程 | 第37-40页 |
·本构模型 | 第40-43页 |
·桩与筏板本构模型 | 第40页 |
·土体本构模型 | 第40-42页 |
·桩与土接触面本构模型 | 第42-43页 |
·土体非线性弹性问题 | 第43-48页 |
·增量法 | 第44-45页 |
·初始应力 | 第45页 |
·破坏模式与应力修正 | 第45-47页 |
·应力迁移与破坏后参数的选用 | 第47-48页 |
·边界条件 | 第48-50页 |
·应力边界条件 | 第48页 |
·位移边界条件 | 第48-50页 |
第三章 桩筏基础数值分析程序和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79页 |
·数值计算程序设计 | 第50-57页 |
·程序设计方法 | 第50-51页 |
·前处理模块设计 | 第51-52页 |
·单元库模块设计 | 第52-53页 |
·本构模型库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计算分析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后处理模块设计 | 第55页 |
·主程序流程图 | 第55-57页 |
·计算方案与结果分析 | 第57-79页 |
·计算方案 | 第57-60页 |
·桩筏基础荷载-沉降关系 | 第60-63页 |
·群桩效应系数 | 第63-64页 |
·土体位移场分布状况 | 第64-69页 |
·土体应力场分布状况 | 第69-73页 |
·桩体的荷载传递特性 | 第73-78页 |
·桩与土荷载分担 | 第78-7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