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网络环境下组播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主动网络的应用前景 | 第10-14页 |
·网络缓存 | 第10-11页 |
·主动虚拟网络 | 第11页 |
·可靠组播 | 第11-12页 |
·网络安全 | 第12-13页 |
·网络管理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所做的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组播技术 | 第17-27页 |
·组播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组播编址 | 第18-20页 |
·组播IP地址 | 第18页 |
·组播地址划分 | 第18-19页 |
·IP组播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 第19-20页 |
·组播路由 | 第20-24页 |
·组播路由算法 | 第20-21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21-24页 |
·组播可靠性定义 | 第24-27页 |
·可靠组播要解决的问题及策略 | 第24-25页 |
·自动重传ARQ | 第25-26页 |
·前向纠错FEC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27-37页 |
·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27-29页 |
·主动网络产生的背景 | 第27-28页 |
·主动网络的特点 | 第28-29页 |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29-31页 |
·主动网络的执行环境 | 第31-33页 |
·ANTS和PAN | 第31-32页 |
·Smartpackets | 第32页 |
·SwithWare | 第32-33页 |
·节点操作系统 | 第33-34页 |
·传统网络与主动网络的比较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可靠组播算法设计 | 第37-53页 |
·典型组播协议 | 第37-39页 |
·SRM 协议描述 | 第37-38页 |
·RMTP 协议描述 | 第38-39页 |
·ARM 协议描述 | 第39页 |
·主动组播的差错检错和反馈控制协议RMER | 第39-44页 |
·反向路径的建立 | 第39-41页 |
·差错检错和差错恢复 | 第41-43页 |
·RTT的测量机制 | 第43-44页 |
·组播拥塞控制 | 第44-47页 |
·组播拥塞控制协议的可扩展性 | 第45页 |
·组播拥塞控制协议的TCP-Friendly | 第45-46页 |
·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的分类 | 第46-47页 |
·主动组播拥塞算法AMCC的提出 | 第47-53页 |
·拥塞检测 | 第47-48页 |
·改进策略 | 第48-49页 |
·基于最差路径的拥塞控制协议 | 第49-53页 |
第五章 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53-63页 |
·NS网络仿真器的介绍 | 第53-55页 |
·NS仿真器的简介 | 第53页 |
·NS仿真器的设计原理 | 第53-55页 |
·差错恢复协议的模拟 | 第55-59页 |
·实验模拟 | 第55-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拥塞控制协议的模拟 | 第59-63页 |
·模拟方案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3-6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3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