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概述 | 第8页 |
|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发展沿革 | 第8-10页 |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 | 第10-11页 |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和设防目标 | 第15-27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的相关规定 | 第17-24页 |
| ·我国抗震规范中的规定 | 第17-19页 |
| ·我国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中的规定 | 第19-20页 |
| ·FEMA273的规定 | 第20-22页 |
| ·SEAOC Vision2000的规定 | 第22-24页 |
| ·性能水平和抗震设防目标的提出 | 第24-27页 |
|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指标 | 第27-38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结构性能分析 | 第27-28页 |
| ·性能指标的试验统计分析 | 第28-34页 |
| ·钢筋混凝土柱及框架试验数据 | 第28-31页 |
| ·试验统计分析 | 第31-34页 |
| ·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位移角的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结构性能水平量化指标的提出 | 第36-38页 |
|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38-51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 | 第38-43页 |
| ·Pushover分析原理 | 第38-39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侧向力分布模式 | 第39-40页 |
| ·能力谱法 | 第40-43页 |
| ·非线性静力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 | 第43-44页 |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实例 | 第44-51页 |
| 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方法 | 第51-67页 |
| ·概述 | 第51-52页 |
|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原理 | 第52-53页 |
| ·位移反应谱的建立 | 第53-56页 |
| ·弹性位移反应谱 | 第53-54页 |
| ·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 第54-56页 |
| ·目标位移曲线和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 | 第56-58页 |
| ·目标位移曲线 | 第56页 |
| ·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 | 第56-58页 |
| ·钢筋混凝土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 第58-67页 |
| ·按“性能水平一”设计 | 第59-63页 |
| ·按“性能水平二”设计 | 第63-64页 |
| ·按“性能水平三”设计 | 第64页 |
| ·按“性能水平四”设计 | 第64-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本文结论 | 第6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