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航空器地面试验论文

新型涡扇飞机机翼下壁板对接件损伤容限试验和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引言第7-8页
 §1.2 损伤容限设计基本概念第8-9页
 §1.3 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评定第9-10页
 §1.4 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评定的难点第10-11页
 §1.5 民机损伤容限设计要求第11-12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12页
 §1.7 本文各章内容简介第12-14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14-31页
 §2.1 二维线弹性裂纹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第14-17页
 §2.2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求解方法第17-24页
  §2.2.1 位移相关法(DCM)第18-19页
  §2.2.2 虚拟裂纹扩展方法(VCEM)第19-20页
  §2.2.3 修正裂纹闭合积分方法(MCCI)第20-21页
  §2.2.4 J积分法The J-Integral(2-D)第21-24页
 §2.3 利用ANSYS程序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第24-29页
  §2.3.1 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第24-26页
  §2.3.2 2D模型奇异单元与3D模型奇异单元第26-28页
  §2.3.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28-29页
 §2.4 裂纹扩展速率第29-31页
第三章 机翼下壁板损伤容限试验第31-53页
 §3.1 概述第31-32页
 §3.2 试验任务描述第32-38页
  §3.2.1 试验目的和任务第32页
  §3.2.2 试验设备和环境第32-33页
  §3.2.3 试验件状态第33-35页
  §3.2.4 试验件初始预制裂纹状态第35-37页
  §3.2.5 试验内容第37-38页
 §3.3 试验方案第38-43页
  §3.3.1 试验装置与控制第38-39页
  §3.3.2 试验载荷的施加第39页
  §3.3.3 应变测量和应变曲线第39-41页
  §3.3.4 裂纹长度的判读方法第41-42页
  §3.3.5 试验顺序和步骤第42-43页
 §3.4 试验结果第43-48页
 §3.5 试验现象与分析第48-53页
  §3.5.1 组内试验数据分析第48-49页
  §3.5.2 组外试验数据横向对比分析第49-51页
  §3.5.3 蒙皮凸台效应分析第51页
  §3.5.4 结论第51-53页
第四章 机翼下壁板T型对接件断裂力学第53-78页
 §4.1 机翼下壁板T型对接件的结构参数第53-55页
 §4.2 机翼下壁板典型结构的开裂模式第55-58页
 §4.3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有限元模拟方法第58-63页
  §4.3.1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结构参数化设计思路第58-59页
  §4.3.2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无裂纹的有限元模型及静力分析第59-63页
 §4.4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断裂力学参数计算第63-77页
  §4.4.1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开裂模式及其对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第63-65页
  §4.4.2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65-72页
  §4.4.3 机翼下壁板对接件不同开裂模式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第72-74页
  §4.4.4 长桁裂纹和蒙皮裂纹间的相互影响分析第74-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7.1 论文总结第78-79页
 §7.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第79-80页
附录1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列表1(对应于开裂模式〈1〉和〈2〉)第80-96页
附录2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列表2(对应于开裂模式〈3〉、〈4〉、〈5〉、〈6〉)第96-113页
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娘娘山大口子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