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9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二)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第10页 |
(三)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检查仪器 | 第10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0页 |
(三) 观察方法 | 第10-11页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11页 |
五、研究结果 | 第11-17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11-12页 |
(二) CAG 证型分布 | 第12页 |
(三) 不同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 第12-13页 |
(四) 不同中医证型与内镜下主要胃黏膜表现的关系 | 第13页 |
(五) 不同CAG 中医证型胃黏膜伴随改变的比较 | 第13-14页 |
(六) 不同CAG 中医证型与Hp 感染的比较 | 第14页 |
(七) 不同CAG 中医证型与萎缩部位的关系 | 第14-15页 |
(八) 不同中医证型与腺体萎缩程度的关系 | 第15页 |
(九) 不同中医证型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关系 | 第15页 |
(十) 不同CAG 中医证型与舌质的关系 | 第15-16页 |
(十一) CAG 不同中医证型的舌苔的关系 | 第16-17页 |
讨论 | 第17-28页 |
一、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第17-21页 |
(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 | 第17-18页 |
(二) 现代医学对CAG 发病机制研究 | 第18-21页 |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认识 | 第21-24页 |
(一) CAG 的中医命名 | 第21页 |
(二) CAG 的病因病机 | 第21-24页 |
三、本研究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一) CAG 主要胃镜黏膜相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第24-25页 |
(二) 中医证型与胃黏膜伴随改变的关系 | 第25页 |
(三) 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 | 第25-26页 |
(四) Hp 感染与中医证型关系 | 第26页 |
(五) 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综述 | 第33-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附表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