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绪论第12-17页
 一、课题背景和选题依据第12-13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第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7页
第一章 银行风险及监管理论概述第17-34页
 第一节 银行业风险概述第17-22页
  一、银行业风险的涵义第17-18页
  二、银行业风险的特征第18-22页
   (一) 公共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第18-20页
   (二) 脆弱性第20-21页
   (三) 负外部性第21-22页
 第二节 银行风险监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34页
  一、政府监管市场的一般理论第22-24页
   (一) 市场失灵的形成与表现第22-23页
   (二) 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与适度性第23-24页
  二、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第24-25页
   (一) 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4页
   (二) 由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实施监管第24-25页
  三、国外银行业典型监管模式分析第25-30页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严格监管模式第25-26页
   (二) 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监管模式第26-28页
   (三) 跨国银行监管模式第28-30页
  四、国内对银行监管的研究现状第30-34页
   (一) 对国外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第30-31页
   (二) 关于银行业监管主体的热点研究第31-34页
第二章 长三角银行异地业务形成的现实背景与风险分析第34-43页
 第一节 长三角银行异地业务形成的现实背景第34-36页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征第34-36页
   (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本框架第34-35页
   (二) 基本特征第35-36页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第36页
   (一) 一体化发展前的银行业务第36页
   (二) 一体化发展后的银行业务第36页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银行异地业务发展现状第36-40页
  一、业务自由化特征明显第37-38页
   (一) 内部政策由限制向开放转变第37-38页
   (二) 由传统的存贷业务向多元化的综合授信转变第38页
  二、协调机制相对落后第38-39页
   (一) 银行机构间缺乏信息共享第38-39页
   (二) 监管机构间缺乏协调联动第39页
  三、区域管理机构雏形出现第39-40页
   (一) 区域管理机构出现的背景第39页
   (二) 区域管理机构的形成第39-40页
  四、信贷投放呈现沿产业链发展态势第40页
 第三节 银行异地业务的风险分析第40-43页
  一、授信叠加风险第40-41页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第41页
  三、标准缺失风险第41-42页
  四、法规差异风险第42-43页
第三章 政府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43-52页
 第一节 监管现状第43-48页
  一、现有的监管组织架构第43-46页
   (一) 总体框架第43-45页
   (二) 银监会的组织架构第45-46页
  二、目前的监管机制第46-48页
   (一) 市场准入监管第46-47页
   (二) 日常业务监管第47页
   (三) 市场退出监管第47-48页
 第二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8-52页
  一、组织架构不能适应异地监管的需要第48-49页
  二、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第49-51页
   (一) 现场检查的问题第49-50页
   (二) 非现场检查不足第50-51页
  三、缺乏异地监管的法规与制度第51-52页
   (一) 现有监管法律以规范传统业务为主第51页
   (二) 新形势下的配套法规不健全第51-52页
第四章 完善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管的解决方案第52-62页
 第一节 建立符合市场发展的监管组织体系第52-57页
  一、尝试突破现有的属地化监管组织架构第52-56页
   (一) 在区域内组建更高层次的监管、协调机构第53-55页
   (二) 在现有框架下,设立专门职能部门负责监管第55-56页
  二、积极培育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作为银行监管的辅助组织第56-57页
   (一) 市场发展需要社会监管第56页
   (二) 积极培育社会监管体系第56-57页
 第二节 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管手段第57-60页
  一、全面建立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监管机制第57-59页
   (一) 积极开展异地现场检查第57-58页
   (二) 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第58-59页
  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实施监管第59-60页
   (一) 现代银行监管的需要第59页
   (二) 设计思路第59-60页
 第三节 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第60-62页
  一、政府实施监管的基础第60页
  二、制定配套法规与制度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法与宗教非政府组织
下一篇:玉足海参和糙海参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