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调节机械与设备论文

上海地区多联机合理制热规模及除霜能力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多联式空调系统概述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9页
     ·空气源热泵结霜、除霜问题研究现状第13-15页
     ·制冷(热泵)系统动态特性数学仿真的现状及发展第15-19页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第19-20页
第2章 多联式空调系统除霜动态过程及原理第20-27页
   ·除霜方法与除霜控制方法简介第20-23页
   ·除霜过程系统变化第23-25页
   ·除霜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过程分析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多联式空调系统除霜动态数学模型第27-35页
   ·多联式空调系统除霜主要部件能量、质量传递关系及接口参数第27-30页
   ·压缩机模型第30页
   ·高压侧模型第30-34页
     ·高压侧第1阶段第31-32页
     ·高压侧第2阶段第32-33页
     ·高压侧第3阶段第33-34页
   ·低压侧模型第34页
   ·电子膨胀阀模型第34-35页
第4章 除霜过程室外换热器动态仿真模型第35-47页
   ·除霜过程总传热分析第36-38页
   ·制冷剂侧传热第38页
   ·储存热量第38-39页
   ·换热器与环境对流换热第39-40页
   ·融化霜层的热量第40-41页
   ·蒸发水分耗热第41-42页
   ·换热器盘管壁温随时间变化第42-44页
   ·盘管表面霜和水滴质量分析第44-45页
   ·制冷剂流动特性分析第45-47页
第5章 多联式空调系统动态除霜模型的求解第47-54页
   ·压缩机模型第47页
   ·高压侧模型第47-51页
   ·低压侧模型:第51-52页
   ·电子膨胀阀模型:第52页
   ·初始条件的确定第52-53页
   ·边界条件的输入第53-54页
第6章 数码涡旋多联机制热性能及除霜模型验证第54-67页
   ·工作原理第54-55页
     ·开机率的定义第54页
     ·压缩机运行容量百分比第54-55页
   ·实验台及实验方法第55-57页
     ·实验用机组及实验用房第55-56页
     ·实验仪器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57页
   ·评价方法及实验结果分析第57-60页
     ·HHPF的定义:第57-58页
     ·系统HHPF实验结果分析:第58-59页
     ·部分负荷下系统HHPF分析:第59-60页
   ·除霜部件结构参数第60-62页
   ·除霜实验测点的布置及实验方法第62页
   ·数码涡旋多联机除霜模型实验验证第62-67页
     ·除霜运行时室外换热器盘管壁温和除霜时间的实验验证第63-64页
     ·除霜运行时数码涡旋压缩机输出功率第64页
     ·除霜时系统制热量损失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第64-67页
第7章 多联式空调系统除霜规模研究与分析第67-74页
   ·单元室外机换热面积的变化对除霜与制热的影响第68-70页
   ·单元室外机装机容量的变化对除霜与制热的影响第70-71页
   ·室外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对除霜与制热的影响第71-73页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冬季单元机合理换热面积分析第73-74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滑坡治理排水工程措施及设计优化研究
下一篇:验方马齿苋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