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的意义及发展 | 第7-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本课题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8-10页 |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简介 | 第10-14页 |
·无功优化的变量 | 第10-11页 |
·无功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11页 |
·等式约束条件 | 第11-12页 |
·不等式约束条件 | 第12页 |
·状态空间及其修改 | 第12-14页 |
·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14页 |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求解方法简介 | 第14-18页 |
·启发式方法 | 第14-15页 |
·常规优化方法 | 第15页 |
·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15-16页 |
·内点法 | 第16页 |
·启发式搜索算法 | 第16-18页 |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电网无功优化补偿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配电网无功优化对电压的影响 | 第20-22页 |
·无功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 第20-21页 |
·电压波动的原因 | 第21页 |
·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对电压的影响 | 第21-22页 |
·配电网无功优化对有功损耗的影响 | 第22-24页 |
·无功功率与有功损耗的关系 | 第22-23页 |
·功率因数与有功损耗的关系 | 第23页 |
·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对有功损耗的影响 | 第23-24页 |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降损节能效益 | 第24-25页 |
·提高供电设备的效益 | 第24页 |
·降低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 第24-25页 |
·提高供电电压质量 | 第25页 |
·减少电费支出 | 第25页 |
·配电网无功优化的调压手段 | 第25-26页 |
·改变发电机机端电压 | 第25页 |
·变压器变比调压 | 第25-26页 |
·应用无功补偿装置调节 | 第26页 |
·无功优化的主要目的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27-35页 |
·前言 | 第27页 |
·系统的电能损失费用和无功补偿设备的投资费用的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资金的时间价值 | 第29-30页 |
·总体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数学模型的分解与协调 | 第31-33页 |
·最大负荷运行方式子模型 | 第32页 |
·一般、最小负荷运行方式子模型 | 第32-33页 |
·故障方式子模型 | 第33页 |
·故障方式时如何考虑电压稳定性 | 第33-34页 |
·模型的总体求解步骤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35-48页 |
·配电网常规潮流计算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结合配电网的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变压器模型 | 第36页 |
·线路模型 | 第36-37页 |
·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基本模型 | 第37页 |
·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基本方程 | 第37-39页 |
·前推过程 | 第38-39页 |
·回代过程 | 第39页 |
·收敛性检验 | 第39页 |
·结合在潮流计算中的无功补偿计算 | 第39-40页 |
·负荷节点补偿容量的确定 | 第40页 |
·有载调压变压器变比的确定 | 第40页 |
·故障方式考虑稳定性的求解方法 | 第40-45页 |
·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特征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确定无功功率优化补偿的目标函数 | 第41-42页 |
·确定无功功率的补偿方向 | 第42-43页 |
·确定无功功率补偿的迭代最优步长 | 第43-44页 |
·算法实现流程 | 第44-45页 |
·求解步骤和流程框图 | 第45-48页 |
·最大负荷方式下无功优化计算 | 第45-46页 |
·一般、最小负荷方式下的无功优化计算 | 第46页 |
·故障方式下的无功优化计算 | 第46-47页 |
·终止误差准则 | 第47页 |
·输出结果 | 第47页 |
·算法流程框图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算例及其分析 | 第48-61页 |
·23 节点系统算例及其分析 | 第48-55页 |
·34 节点系统算例及其分析 | 第55-6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