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以衡水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1-3-1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1-1 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 | 第9-11页 |
1-3-1-2 农产品物流实践研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2-1 国内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3-2-2 国内农产品物流实践研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研究理论部分 | 第17-20页 |
1-4-1 商品流通 | 第17-18页 |
1-4-2 系统论 | 第18页 |
1-4-3 劳动分工 | 第18页 |
1-4-4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19页 |
1-4-5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9页 |
1-4-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1-4-7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21页 |
第二章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国内物流业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 | 第21页 |
·社会物流总额方面 | 第21-22页 |
·各物流行业景气指数方面 | 第22-23页 |
·物流运输设施投资情况 | 第23页 |
·中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 第23-25页 |
·衡水市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衡水市总体概况 | 第25-27页 |
·衡水市地理概况 | 第25页 |
·衡水市经济概况 | 第25-26页 |
·衡水市交通概况 | 第26页 |
·农业产业化概况 | 第26-27页 |
·衡水市物流产业概况 | 第27-28页 |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总体情况 | 第28-31页 |
·粮食物流 | 第28页 |
·食品物流 | 第28-29页 |
·果蔬物流 | 第29页 |
·花卉物流 | 第29页 |
·农产品物流园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关于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实证分析 | 第31-39页 |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外部比较分析 | 第31-35页 |
·指标选取 | 第31页 |
·基础数据 | 第31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1-34页 |
·分析结论 | 第34-35页 |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内部比较分析 | 第35-39页 |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主成分分析 | 第35-37页 |
·分析结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农产品物流规模偏小 | 第39页 |
·农产品物流园区服务能力低下 | 第39页 |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 第39-40页 |
·农产品物流金融能力低下 | 第40页 |
·资金不到位 | 第40页 |
·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薄弱 | 第40页 |
·农产品运输不合理 | 第40-41页 |
·物流企业创新服务能力低下 | 第41页 |
·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 | 第41页 |
·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外部SWOT 分析 | 第41-43页 |
5.衡水市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议 | 第43-53页 |
·衡水市无水港的发展建议 | 第43-46页 |
·衡水市无水港选址的指标体系设立 | 第43页 |
·衡水地区内陆港遗传模糊聚类的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遗传模糊聚类算法的MATLAB 实现 | 第4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衡水市无水港选址定位 | 第45-46页 |
·农产品金融物流的发展建议 | 第46-47页 |
·保持三方合作的长期性 | 第46页 |
·大力提高技术和标准化水平 | 第46页 |
·通过建立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页 |
·拓展金融物流在农产品的服务范围 | 第46-47页 |
·农产品基地化生产的发展建议 | 第47-48页 |
·国内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模式 | 第47-48页 |
·衡水市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模式选择 | 第48页 |
·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立 | 第48-50页 |
·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 | 第50页 |
·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 | 第50-51页 |
·第三方物流建设的发展建议 | 第51-52页 |
·衡水市农产品运输方式的优化选择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