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引言 | 第8页 |
·宝中油田开发现状 | 第8-14页 |
·宝中区块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8-10页 |
·宝中区块储层物性 | 第10-12页 |
·宝中区块储层损害因素分析 | 第12-14页 |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常规改造技术所面临的难点 | 第14-15页 |
·无酸活性水增注技术的提出 | 第15页 |
·增注技术概述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内表面活性剂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表面活性剂驱及活性水增注的发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2 表面活性剂概述 | 第22-28页 |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 第22-23页 |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22-23页 |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23页 |
·两性表面活性剂 | 第23页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23页 |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基本性质 | 第23-25页 |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能力与克拉夫特点 | 第24页 |
·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 第24页 |
·临界胶团浓度(CMC) | 第24-25页 |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 | 第25页 |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检测 | 第25页 |
·表面活性剂的增注机理 | 第25-28页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 | 第26页 |
·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 第26页 |
·乳化机理 | 第26页 |
·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 第26页 |
·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 | 第26页 |
·改变原油的流变性机理 | 第26-28页 |
3 活性水增注机理分析 | 第28-46页 |
·多孔介质中水驱油分析 | 第28-31页 |
·亲水毛管 | 第28-30页 |
·亲油毛管 | 第30-31页 |
·活性水增注机理分析 | 第31-45页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 | 第31-36页 |
·表面活性剂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 第36-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宝浪油田宝中区块增注体系筛选 | 第46-65页 |
·体系筛选与确定的原则 | 第46页 |
·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的筛选 | 第46-55页 |
·实验条件 | 第46-47页 |
·界面张力评价 | 第47-55页 |
·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 | 第55-56页 |
·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与原油的乳化 | 第56-60页 |
·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的KRAFF点或浊点温度的测定 | 第60-61页 |
·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对油层岩石润湿的影响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岩心驱替实验评价 | 第65-77页 |
·实验方案 | 第65-66页 |
·岩心驱替实验结果 | 第66-76页 |
·注入压力 | 第66-74页 |
·速敏实验评价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宝中区块活性水增注方案设计研究 | 第77-82页 |
·地质依据 | 第77-78页 |
·宝2220井分层增注地质依据 | 第77页 |
·宝2321井增注地质依据 | 第77-78页 |
·实施方案 | 第78-82页 |
·注入量的确定 | 第78-81页 |
·方案设计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建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图 | 第88-89页 |
附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