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空化气泡 | 第9-11页 |
·空泡的形成 | 第9-10页 |
·空化气泡的性质 | 第10页 |
·空蚀起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空蚀机理 | 第11-13页 |
·机械作用理论 | 第11-12页 |
·热作用理论 | 第12页 |
·化学腐蚀理论 | 第12-13页 |
·空蚀的破坏特点 | 第13-14页 |
·空蚀破坏形貌特点 | 第13页 |
·空蚀发生的过程 | 第13-14页 |
·影响金属材料空蚀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 | 第14-15页 |
·金属材料空蚀程度的表征方法和抗空蚀指标 | 第15-17页 |
·空蚀程度表征方法 | 第15-16页 |
·金属材料的抗空蚀指标 | 第16-17页 |
·空蚀率与空化强度的关系 | 第17-18页 |
·空蚀的防护方法 | 第18-20页 |
·改善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 第18页 |
·抗空蚀材料 | 第18页 |
·抗空蚀涂层 | 第18-19页 |
·阴极保护 | 第19页 |
·缓蚀剂 | 第19-20页 |
·研究空蚀的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超声波伸缩振动空蚀设备 | 第20页 |
·旋转圆盘空蚀设备 | 第20页 |
·文丘里管型空蚀设备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试样制备 | 第22-23页 |
·磁致伸缩空蚀试验机 | 第23-24页 |
·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参数 | 第23-24页 |
·工作原理 | 第24页 |
·分析天平称重以确定累计失重及失重率 | 第24页 |
·维氏硬度测试 | 第24-25页 |
·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的观察 | 第25页 |
·电化学测试系统 | 第25-26页 |
第三章 QAl9-4 铝青铜在3.5% NaCl 溶液中的空蚀行为 | 第26-48页 |
·引言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结果 | 第27-37页 |
·累计失重及累计失重率 | 第27-28页 |
·腐蚀因素对单相液体空蚀的影响 | 第28-29页 |
·腐蚀因素对液固双相流中空蚀的影响 | 第29-30页 |
·腐蚀和空蚀的联合作用 | 第30-31页 |
·固相颗粒对液固双相液流空蚀的影响 | 第31-32页 |
·含沙量对空蚀失重的影响 | 第32-34页 |
·工作电压对空蚀失重的影响 | 第34-35页 |
·累计失重率 | 第35-36页 |
·空蚀过程分析 | 第36-37页 |
·显微硬度的变化及其分析 | 第37-39页 |
·显微硬度 | 第37-38页 |
·空蚀引起的加工硬化 | 第38-39页 |
·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39-41页 |
·组织变化及脱铝腐蚀 | 第41-45页 |
·试样空蚀前后元素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QAl9-4 铝青铜的金相组织及优先腐蚀趋势 | 第42-45页 |
·空蚀条件下的电化学测量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锡黄铜HSn70-1 在3.5% NaCl 溶液中的空蚀行 | 第48-59页 |
·引言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累计失重率 | 第49-51页 |
·失重分析 | 第51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1页 |
·脱锌腐蚀 | 第51-53页 |
·显微硬度的变化及其分析 | 第53-57页 |
·显微硬度变化 | 第53-55页 |
·空蚀引起的加工硬化 | 第55-57页 |
·电化学分析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NaNO_2缓蚀剂对QAl9-4 铝青铜空蚀行为的影响 | 第59-65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4页 |
·失重 | 第60-63页 |
·空蚀形貌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