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图列 | 第13-15页 |
表列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工作和论文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静态路由与波长分配(SRWA)算法 | 第22-34页 |
·静态RWA问题描述 | 第22页 |
·静态RWA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模型中的符号说明 | 第23页 |
·ILP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SRWA的类型以及求解思路 | 第24-25页 |
·支持电路交换业务的SRWA | 第24页 |
·支持分组交换业务的SRWA | 第24-25页 |
·SRWA中的路由选择子问题 | 第25-27页 |
·固定路由算法 | 第25-26页 |
·固定备选路由算法 | 第26-27页 |
·SRWA路由算法实例——最大概率算法 | 第27页 |
·SRWA中的波长分配子问题 | 第27-31页 |
·着色图算法(Graph-coloring problem) | 第27-29页 |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 第29页 |
·模拟退火法(Stimulated Annealing) | 第29-30页 |
·禁忌搜索(TABU Search) | 第30-31页 |
·SRWA中的理论边界 | 第31-34页 |
·静态RWA中波长需求的下限 | 第31-32页 |
·由距离决定的下限 | 第31-32页 |
·由割集决定的下限 | 第32页 |
·静态RWA中波长需求的上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SRWA算法在逻辑拓扑设计中的应用 | 第34-56页 |
·逻辑拓扑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 第34-40页 |
·物理拓扑与逻辑拓扑 | 第34-36页 |
·逻辑拓扑设计问题的MILP数学模型 | 第36-39页 |
·逻辑拓扑设计的优化目标 | 第39-40页 |
·SRWA在单目标逻辑拓扑设计中的应用 | 第40-46页 |
·最小化平均跳数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 第40-41页 |
·改进的最小跳数启发式算法 | 第41-43页 |
·启发式算法的限制条件 | 第42页 |
·改进的最小跳数启发式算法描述 | 第42-43页 |
·计算机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43-46页 |
·仿真环境介绍 | 第43页 |
·MMH、MH、SP算法性能的比较 | 第43-45页 |
·算法性能评析 | 第45-46页 |
·SRWA在双目标逻辑拓扑设计中的应用 | 第46-56页 |
·基于业务量矩阵和时延矩阵的权重定义方式 | 第46-49页 |
·一些参数的定义和假设 | 第46-47页 |
·基于两约束条件优化的权重定义 | 第47-48页 |
·基于链路代价的权重定义 | 第48页 |
·链路权值门限矩阵的定义 | 第48-49页 |
·基于权重均衡的光网络逻辑拓扑优化算法 | 第49-50页 |
·两种典型的逻辑拓扑设计启发式算法 | 第49页 |
·基于权重均衡的逻辑拓扑设计启发式算法 | 第49-50页 |
·算法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0-56页 |
·仿真网络模型 | 第50页 |
·算法仿真结果 | 第50-54页 |
·算法结果分析 | 第54页 |
·算法计算时间复杂度比较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动态路由与波长分配(DRWA)算法 | 第56-65页 |
·动态RWA的问题描述 | 第56-57页 |
·动态RWA问题的求解思路 | 第57页 |
·动态RWA中的路由选择子问题 | 第57-59页 |
·自适应最短代价路由算法 | 第57-58页 |
·自适应最小拥塞路由算法 | 第58页 |
·基于蚁群算法的自适应路由算法 | 第58-59页 |
·动态RWA中的波长分配子问题 | 第59-62页 |
·基于局部信息的波长分配算法 | 第60页 |
·基于全局资源信息的波长分配算法 | 第60页 |
·基于全局光通道信息的波长分配算法 | 第60-62页 |
·波长分配算法计算复杂度比较 | 第62页 |
·DRWA中的其他问题 | 第62-65页 |
·业务量疏导的RWA问题 | 第62-63页 |
·多播RWA问题 | 第63-64页 |
·抗毁网络的RWA问题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两种DRWA算法的实现与算法分析 | 第65-81页 |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DRWA算法 | 第65-72页 |
·负载分布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一些符号和定义 | 第65页 |
·负载分布方差的定义 | 第65-66页 |
·负载分布方差的计算方法 | 第66页 |
·基于负载均衡的DRWA算法 | 第66-68页 |
·算法的基本思路 | 第66-67页 |
·算法的具体步骤 | 第67页 |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67-68页 |
·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仿真环境 | 第68页 |
·光层上算法比较与分析 | 第68-70页 |
·IP层上算法比较与分析 | 第70-72页 |
·一种基于动态门限的DRWA算法 | 第72-81页 |
·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73-74页 |
·动态门限的定义和表述 | 第74-75页 |
·动态门限的求解 | 第75-76页 |
·基于动态门限的DRWA算法 | 第76-77页 |
·网络模拟及数据分析 | 第77-81页 |
第六章 RWA算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81-88页 |
·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部分 | 第81-82页 |
·用户自定义拓扑设计部分 | 第82页 |
·结果动态显示部分 | 第82-83页 |
·软件使用说明 | 第83-88页 |
·菜单介绍 | 第83页 |
·工具栏介绍 | 第83-84页 |
·操作示范 | 第84-86页 |
·网络实例 | 第86-88页 |
第七章 本文的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本文的总结 | 第88-89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软件著作权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