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1-14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 第14-31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 第14-22页 |
·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 | 第14-17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 | 第17-22页 |
·操作风险事件的调查 | 第22-24页 |
·国外和国内操作风险案例比较分析 | 第24-29页 |
·操作风险的特点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 第31-46页 |
·操作风险定性管理方法介绍及评述 | 第32-35页 |
·绘制流程图及评述 | 第32页 |
·自我或风险评估及评述 | 第32页 |
·绘制因果图及评述 | 第32-33页 |
·美国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及评述 | 第33页 |
·巴赛尔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内容及评述 | 第33-34页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内容及评述 | 第34-35页 |
·操作风险定量管理方法 | 第35-43页 |
·基本指标法的内容及评述 | 第36-37页 |
·标准法的内容及评述 | 第37-38页 |
·高级度量法的内容及评述 | 第38-40页 |
·操作风险的OpVaR 模型的内容及评述 | 第40-41页 |
·极值理论内容及评述 | 第41-42页 |
·贝叶斯网络模型内容及评述 | 第42-43页 |
·定性和定量结合方法 | 第43-44页 |
·记分卡法的内容及评述 | 第43-44页 |
·关键风险指标法的内容及评述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 | 第46-65页 |
·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第47页 |
·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 | 第47-48页 |
·操作风险管理过程 | 第48页 |
·基础设施 | 第48-49页 |
·环境基础 | 第49-50页 |
·操作风险管理过程 | 第50-61页 |
·风险识别 | 第50-54页 |
·风险评估和量化 | 第54-55页 |
·风险控制和缓释 | 第55-57页 |
·风险监控 | 第57-60页 |
·风险报告 | 第60-61页 |
·监管者的作用和信息披露 | 第61-63页 |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关键因素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中国商业银行实施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 | 第65-69页 |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 第65-67页 |
·保险作为缓释工具的问题 | 第67-68页 |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建立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战略和措施 | 第69-75页 |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三步走”战略 | 第69-70页 |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