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3-16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信息安全与密码”在高中开设的价值分析 | 第18-23页 |
一、教育价值 | 第18-19页 |
二、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三、思维价值 | 第20-21页 |
四、文化价值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开设“信息安全与密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8页 |
第一节、开设“信息安全与密码”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一、现在社会的需要 | 第23-24页 |
二、开设“信息安全与密码”这个专题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对新一代中学生的要求 | 第24页 |
三、“信息安全与密码”这个专题的开设可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 第24-25页 |
第二节、开设“信息安全与密码”的可行性 | 第25-28页 |
一、“信息安全与密码”这个专题中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并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 | 第25-26页 |
二、“信息安全与密码”就知识内容来说对老师并没有较高的要求,老师是有能力把握好这个专题的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调查与访谈 | 第28-37页 |
第一节、调查和专家访谈 | 第28-29页 |
一、调查和访谈对象与样本的选择 | 第28-29页 |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调查方法 | 第29页 |
三、调查和访谈的实施阶段 | 第29页 |
第二节、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一、对教师的调查 | 第29-34页 |
二、专家访谈 | 第34-35页 |
三、对学生的调查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在高中课程中“信息安全与密码”内容选择和编排 | 第37-54页 |
第一节、课程内容选择的一般理论的分析 | 第37-41页 |
一、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 | 第37-38页 |
二、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 第38页 |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四、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看,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般要依照的四个方面 | 第39-41页 |
第二节、影响高中信息安全与密码课程选择的因素 | 第41-45页 |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 第41页 |
二、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阶段的特征的分析 | 第41-42页 |
三、高中学习主体的影响 | 第42-45页 |
四、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第三节、信息安全与密码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建议 | 第45-54页 |
一、信息安全与密码课程内容选择的建议 | 第45-50页 |
二、信息安全与密码初步课程编制建议 | 第50-54页 |
第五章 “信息安全与密码”在高中的教学实现 | 第54-59页 |
第一节、教师的教 | 第54-57页 |
一、从实例出发营造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情感 | 第54-55页 |
二、从实例出发,就内容进行透彻讲解 | 第55-56页 |
三、从实例出发,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并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解决问题能力 | 第56-57页 |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学习,勤于思考,并使学生积极探索 | 第57页 |
第二节、学生的学 | 第57-59页 |
一、明确学习目的 | 第57页 |
二、培养学习兴趣 | 第57-58页 |
三、加强意志锻炼 | 第58页 |
四、养成注意习惯 | 第58页 |
五、查漏补缺,完整知识 | 第58-59页 |
六、“善疑”,“好问”,“独立思考” | 第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一 | 第62-68页 |
附录二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