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17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 (三) 本选题目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四) 本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五)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一、中学教师权威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7-40页 |
| (一) 现状调查 | 第17-21页 |
| 1. 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理解 | 第17-19页 |
| 2. 中学教师对教师权威的理解 | 第19-21页 |
| (二) 问题分析 | 第21-28页 |
| 1. 目前我国中学教师权威存在必要性的争议 | 第21-23页 |
| 2. 目前我国中学教师权威运用中的失误 | 第23-28页 |
| (三) 原因分析 | 第28-40页 |
| 1. 文化价值观发展多元化对传统教师权威的冲击 | 第28-29页 |
| 2.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权威的挑战 | 第29-34页 |
|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与学习方式转变对中学教师权威的挑战 | 第34-37页 |
| 4. 知识来源多渠道对中学教师权威的挑战 | 第37-39页 |
| 5. 教育民主化进程加速对中学教师权威的挑战 | 第39-40页 |
| 二、新型中学教师权威的呼唤 | 第40-52页 |
| (一) 新型教师权威的内涵与特征 | 第40-42页 |
| 1. 新型教师权威的内涵 | 第41页 |
| 2. 新型教师权威的特征 | 第41-42页 |
| (二) 新型中学教师权威的要素分析 | 第42-52页 |
| 1. 主体因素(教师) | 第43-49页 |
| 2. 客体因素(学生) | 第49-50页 |
| 3. 组织因素(学校) | 第50页 |
| 4. 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大众传媒) | 第50-52页 |
| 三、新型中学教师权威的追寻 | 第52-60页 |
| (一) 新型中学教师权威的内生 | 第52-57页 |
| 1. 前提—增强专业素养,提升知识力 | 第52-53页 |
| 2. 核心—适应角色转换,提高行为力 | 第53-55页 |
| 3. 保障—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增强情感力 | 第55-56页 |
| 4. 关键—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感召力 | 第56-57页 |
| (二) 新型中学教师权威的外在保障 | 第57-60页 |
| 1. 制度保证 | 第57页 |
| 2. 文化氛围 | 第57-58页 |
| 3. 体制创新 | 第58-60页 |
| 结束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 | 第67-71页 |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