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高位转换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高位转换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提出第13-15页
     ·短肢剪力墙体系的概念及特点第13-14页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概念及形式第14-15页
     ·高位转换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提出第15页
   ·高位转换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5-21页
     ·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5-17页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7-20页
     ·高位转换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21-23页
     ·本文研究目的第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和有限元模型第23-33页
   ·工程概况第23-25页
   ·软件的选择第25-26页
   ·结构建模第26-31页
     ·单元类型的选取第26-27页
     ·单元坐标系的确定第27页
     ·实常数的确定第27-28页
     ·材料属性的描述第28页
     ·网格划分第28-29页
     ·边界条件处理第29页
     ·建模过程中的特殊处理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静力分析第33-39页
   ·荷载取值第33-34页
   ·ANSYS软件中荷载的施加第34-35页
   ·静力分析结果第35-38页
     ·转换梁内力分析第36页
     ·结构变形分析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结构的动力分析第39-75页
   ·引言第39页
   ·模态分析第39-41页
   ·谱分析第41-54页
     ·反应谱理论第41-44页
     ·地震频谱值第44-45页
     ·振型耦合方法第45-48页
     ·谱分析结果第48-54页
   ·时程分析第54-73页
     ·概述第54页
     ·线性加速度法及阻尼系数的确定第54-57页
     ·地震波的选取及地震波峰值的调整第57-62页
     ·时程分析结果第6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转换层不同高度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第75-87页
   ·引言第75页
   ·三种模型结构基本动力特性对比分析第75-76页
   ·三种模型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第76-80页
     ·结构顶层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对比第76-79页
     ·水平位移沿高度的分布对比第79页
     ·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角沿高度变化对比第79-80页
   ·三种模型结构转换梁应力变化第80-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结论第87-88页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EEE 802.11a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健脾通腑法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