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念的界定 | 第9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本文结构安排与主要观点及创新 | 第11-12页 |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12-19页 |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12-13页 |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 第13-16页 |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 第16-19页 |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危害性 | 第16页 |
·对银行业自身的危害 | 第16-18页 |
·银行自身抵御与化解风险的能力被削弱 | 第16-17页 |
·银行信用程度下降、形象变差,资信状况受到冲击 | 第17页 |
·给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造成不利影响 | 第17-18页 |
·对其他企业经营的危害性 | 第18-19页 |
·“信贷紧缩-不良资产贷款陷阱” | 第18页 |
·国有企业的逃债行为对社会信用状况的影响 | 第18-19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 第19-23页 |
·不良资产形成的内因 | 第19-21页 |
·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滞后 | 第19页 |
·对借贷人和担保人审查不严 | 第19-21页 |
·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 第21页 |
·不良资产形成的外因分析 | 第21-23页 |
·融资体制存在缺陷 | 第21页 |
·企业方面的因素 | 第21-22页 |
·行政对银行经营活动的不合理干预 | 第22页 |
·市场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 第22-23页 |
·金融监管不力 | 第23页 |
4 国际上不良资产处置经验比较与借鉴 | 第23-29页 |
·国际上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措施分析 | 第23-27页 |
·美国的债务重整信托公司 | 第23-24页 |
·日本的共同债权收购公司和过渡银行 | 第24-25页 |
·韩国的资产管理公司 | 第25页 |
·瑞典的“好银行/坏银行”战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 第25-26页 |
·中东欧转轨国家—匈牙利的政府主导型和波兰的银行主导型 | 第26-27页 |
·国外不良资产处置的比较研究与经验借鉴 | 第27-29页 |
·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的比较研究 | 第27-28页 |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29页 |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 | 第29-40页 |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剥离处置不良资产 | 第30-38页 |
·AMC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 | 第31-33页 |
·AMC处置不良资产取得的成效 | 第33-34页 |
·AMC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政府注资充足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增强银行自身处置能力 | 第38-40页 |
6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路与对策 | 第40-53页 |
·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 第41-46页 |
·完善处置不良资产的运行机制 | 第41-43页 |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 第43-45页 |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5-46页 |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抑制不良贷款新增 | 第46-53页 |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 第46-49页 |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9-50页 |
·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整个社会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