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木豆叶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木豆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0-12页
     ·木豆资源的起源与传播第10页
     ·木豆资源的分类学特征第10-11页
     ·木豆资源的生态学特征第11-12页
     ·木豆资源的分布学特征第12页
   ·木豆研究与应用概况第12-14页
     ·木豆化学成分的研究第12-13页
     ·木豆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第13-14页
     ·木豆生物技术研究第14页
     ·木豆临床药理研究及应用第14页
   ·溶剂提取法简介第14-20页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第14-16页
     ·溶剂的选择第16-17页
     ·提取方法第17-20页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第20页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简介第20-24页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特性及原理第21页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第21-22页
     ·大孔树脂吸附工艺的特点第22页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第22-24页
2 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4-30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4-25页
   ·HPLC分析条件的确定第25-29页
     ·标准品的配制第25页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25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25-27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7-28页
     ·重现性试验第28-29页
   ·本章小节第29-30页
3 木豆叶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第30-39页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页
     ·操作方法与数据处理第31页
     ·提取液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分析第31页
     ·牡荆苷与异牡荆苷提取率公式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超声提取方法与常规提取方法的比较第32页
     ·乙醇体积分数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的影响第32-33页
     ·液固比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的影响第33-35页
     ·超声提取时间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的影响第35-36页
     ·超声功率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的影响第36页
     ·超声提取温度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的影响第36-37页
     ·提取次数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的影响第37页
     ·放大试验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研究第39-53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9-40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9-40页
     ·大孔吸附树脂第40页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第40-41页
     ·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法预处理第40页
     ·色谱柱的填装及动态法预处理第40-41页
   ·大孔吸附树脂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吸附性能研究第41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1页
     ·树脂含水率的测定第41页
     ·树脂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公式第41页
   ·静态吸附、解吸平衡曲线第41-47页
     ·实验方法第42页
     ·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分析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4页
     ·不同上样浓度对ADS-5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44-45页
     ·温度对ADS-5树脂吸附量、解吸量的影响第45-47页
     ·上样液pH对ADS-5树脂吸附率的影响第47页
   ·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动态的吸附和解吸研究第47-52页
     ·动态吸附解吸曲线第47-49页
     ·流速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吸附解吸的影响第49-50页
     ·梯度洗脱研究第50-51页
     ·验证实验第51-52页
     ·大孔树脂的再生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柱层析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研究第53-57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3页
   ·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样品液的制备第53-54页
   ·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4页
     ·结果第54-55页
   ·硅胶柱层析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第55-56页
     ·硅胶柱层析纯化牡荆苷第55-56页
     ·硅胶柱层析纯化异牡荆苷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6 木豆叶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抗菌活性研究第57-63页
   ·实验材料第57页
   ·实验菌种第57页
   ·主要仪器第57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57-59页
     ·木豆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制备第57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57-58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58页
     ·菌株的培养及菌液的配制第58-59页
   ·结果第59-62页
     ·木豆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MIC、MBC的测定第59页
     ·杀菌曲线及分析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独创性声明第71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结球甘蓝自交系氮效率评价
下一篇:改性水滑石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