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牛至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1 生药学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2 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3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牛至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5-32页 |
1 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18页 |
2 牛至非挥发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8-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超临界 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有效部位的工艺比较研究 | 第32-41页 |
1 牛至有效部位超临界 CO_2萃取法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32-34页 |
2 牛至有效部位超临界 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的比较研究 | 第34-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牛至有效部位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41-59页 |
1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41-49页 |
2 超临界 CO_2法提取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49-5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牛至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研究 | 第59-64页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9页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59-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牛至非挥发性物质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64-6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64-65页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7页 |
结语与创新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图 | 第74-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