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本文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 第11-19页 |
·通信发展 | 第11-12页 |
·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方案 | 第12-13页 |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第13-19页 |
·多址技术 | 第13-14页 |
·RAKE接收机 | 第14-15页 |
·多用户检测 | 第15页 |
·功率控制 | 第15-16页 |
·软容量 | 第16页 |
·软切换 | 第16-17页 |
·地址码的选择 | 第17-18页 |
·分集技术 | 第18-19页 |
第3章 无线移动通信信道模型 | 第19-26页 |
·概述 | 第19页 |
·多径衰落信道的数学描述和实现结构 | 第19-20页 |
·无线信道的动态特性 | 第20-23页 |
·时延扩展与相干带宽 | 第20-21页 |
·多普勒扩展与相干时间 | 第21页 |
·无线信道的选择性衰落 | 第21-23页 |
·CDMA系统信道模型 | 第23-26页 |
·高斯白噪声同步 CDMA系统 | 第23-24页 |
·高斯白噪声异步 CDMA系统 | 第24-25页 |
·慢多径衰落同步 CDMA系统 | 第25-26页 |
第4章 多用户检测 | 第26-37页 |
·多用户检测的发展 | 第26-29页 |
·传统的匹配滤波接收机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28-29页 |
·多用户检测的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误码率 | 第29-30页 |
·渐进多用户有效性 | 第30-31页 |
·抗远近能力 | 第31页 |
·多用户检测技术分类 | 第31-35页 |
·最优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31-32页 |
·次优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32-35页 |
·衰落信道下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35页 |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扩展 | 第35-37页 |
第5章 盲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37-48页 |
·自适应 MMSE检测机 | 第37-39页 |
·线性检测器与线性变换 | 第37-38页 |
·系统模型 | 第38-39页 |
·盲检测机 | 第39-41页 |
·线性多用户检测机的典范表示 | 第39-40页 |
·MOE检测机 | 第40-41页 |
·盲自适应 LMS检测机 | 第41-42页 |
·盲自适应 RLS检测机 | 第42-43页 |
·盲自适应 Kalman检测机 | 第43-46页 |
·算法性能仿真 | 第46-48页 |
第6章 Rayleigh衰落多用户检测模型的改进 | 第48-55页 |
·无线衰落信道仿真算法 | 第48-49页 |
·基于正弦波叠加的衰落信道仿真算法 | 第48-49页 |
·基于逆离散傅立叶的衰落信道仿真算法 | 第49页 |
·基于 AR模型的 Rayleigh多用户检测模型的改进方案 | 第49-55页 |
·基于 AR模型方法的瑞利衰落信道算法 | 第49-51页 |
·改进方案的仿真分析及评估 | 第51-5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