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8页
   ·研究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有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第10-14页
     ·集中式并联第10-11页
     ·主从式并联第11-12页
     ·分布式并联第12-14页
   ·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第14-16页
     ·无互联线并联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无互联线并联的特点第15-16页
     ·无互联线并联的实现方案第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逆变器控制设计第18-39页
   ·SPWM控制第18-21页
     ·PWM基本原理第18-19页
     ·SPWM控制分析第19-21页
   ·逆变器主电路设计第21-24页
     ·主电路建模第21-23页
     ·滤波器参数设计第23-24页
   ·控制器设计第24-33页
     ·以往的逆变器控制方式第24-25页
     ·电压电流双环逆变器控制第25-27页
     ·控制器参数设计第27-32页
     ·PI数字控制器设计第32-33页
   ·逆变器的仿真分析第33-38页
     ·Simulink简介第33-34页
     ·仿真建模及分析第34-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模型分析第39-50页
   ·逆变器并联运行原理第39页
   ·并联系统的功率特性第39-44页
     ·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第40-41页
     ·有功功率特性第41-42页
     ·无功功率特性第42-44页
   ·并联系统的环流分析第44-49页
     ·环流的定义与计算第44-46页
     ·环流特性分析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第50-69页
   ·无互联线并联模型分析第50-52页
   ·并联系统的下垂控制第52-59页
     ·直流模块并联的下垂法第52-54页
     ·逆变器模块并联的下垂法第54-57页
     ·下垂参数的确定第57-59页
   ·无互联线并联系统仿真第59-68页
     ·并联模型和参数第59-61页
     ·仿真结果第61-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钢离心复合铸造轧辊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中汉语迁移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