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人类遗传学论文

人KCTD10基因启动子及其调控研究

英文缩写表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前言第8-19页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19-45页
 1 材料第19-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9-20页
   ·菌种和细胞株第20页
   ·试剂盒第20-21页
   ·载体和工具酶第21页
   ·其它常用试剂第21页
   ·所需溶液和试剂的配方第21-24页
 2 实验方法第24-45页
   ·人 KCTD10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25页
   ·人 KCTD10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第25-30页
   ·人 KCTD10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启动子各区段转录活性的确定第30-37页
   ·Sp1和 AP-2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体外表达和纯化第37-39页
   ·人KCTD10基因潜在转录调控因子的确定第39-42页
   ·Sp1和 AP-2与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及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第42-45页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45-59页
 1 人 KCTD10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48页
   ·KCTD10基因结构分析第45-47页
   ·人 KCTD10基因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48页
 2 人 KCTD10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第48-49页
 3 人 KCTD10基本启动子序列的确定第49-52页
   ·启动子克隆及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49-50页
   ·缺失突变体启动子荧光活性分析第50-52页
 4 位点特异突变及对启动子活性影响第52-53页
 5 Sp1和Ap-2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GST融合蛋白的体外表达第53-54页
 6 凝胶阻滞分析 Sp1和 AP-2与 KCTD10启动子位点特异性结合第54-56页
 7 Sp1和 AP-2在KCTD10基因调控的作用第56-59页
   ·Sp1和 AP-2过表达的启动子荧光活性分析第56-57页
   ·RT-PCR检测 Sp1和 AP-2对KCTD10表达的影响第57-59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59-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Ⅰ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氟尿嘧啶磁性脂质体纳米粒在肝癌动物模型中的靶向性及药动学研究
下一篇: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检测试剂盒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