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与生命伦理学的双向反思
| 前言 | 第1-9页 |
| 一、克隆人技术和生命伦理学的历史溯源 | 第9-13页 |
| (一) 克隆人技术简介 | 第9-10页 |
| 1、克隆技术 | 第9-10页 |
| 2、克隆人技术 | 第10页 |
| (二) 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 第10-13页 |
| 二、生命伦理学视野下的克隆人技术 | 第13-28页 |
| (一) 反对克隆人的观点 | 第13-19页 |
| 1、宗教伦理学的理由 | 第13-14页 |
| 2、道义论伦理学的理由 | 第14-15页 |
| 3、进化论伦理学的理由 | 第15-16页 |
| 4、性伦理学的理由 | 第16-18页 |
| 5、家庭伦理学的理由 | 第18-19页 |
| 6、直觉主义伦理学的理由 | 第19页 |
| (二) 支持克隆人的观点 | 第19-25页 |
| 1、保障生殖权与生殖自由权 | 第20页 |
| 2、优生 | 第20-23页 |
| 3、医学价值 | 第23-24页 |
| 4、保证未来人类繁殖 | 第24-25页 |
| (三) 面对克隆人辩证的态度 | 第25-28页 |
| 三、克隆人技术对生命伦理学的推动发展 | 第28-39页 |
| (一) 克隆人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 1、斜坡效应 | 第28-30页 |
| 2、推动克隆人技术发展的力量 | 第30-31页 |
| (二) 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展望 | 第31-39页 |
| 1、科技发展对伦理发展的推动 | 第32-33页 |
| 2、新的生命伦理规范 | 第33-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注释 | 第40-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8-51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1-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5-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