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36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22页 |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5-3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页 |
·创新点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 第40-62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演变原因、作用机制和运动状态 | 第40-42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因素修正 | 第46-48页 |
·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 | 第48-50页 |
·霍夫曼的工业阶段论 | 第48页 |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 第48-49页 |
·钱纳里、塞尔奎因的经济发展阶段说 | 第49-50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 | 第50-60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国际“标准结构” | 第50-54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相对比较判别 | 第54-56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 第62-82页 |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 | 第62-63页 |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别 | 第63-68页 |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国际“标准结构” | 第63-65页 |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求结构判别基准 | 第65-67页 |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产业协调发展判别基准 | 第67-68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判别 | 第68-77页 |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shift-share Method分析法 | 第68-72页 |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及其原则 | 第72-73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原则改进 | 第73-74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体系的建立 | 第74-77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系统生产要素的利用 | 第77-81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系统生产要素的取得 | 第77-78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系统生产要素的利用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 第82-110页 |
·产业结构关联概述及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第82-87页 |
·产业关联的含义 | 第82页 |
·产业关联分析工具 | 第82-84页 |
·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第84-87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导产业选择 | 第87-91页 |
·主导产业的概念及特性 | 第87-89页 |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 第89-91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主导产业群选择基准的改进 | 第91-99页 |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 第91-92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现行投入产出表的改进 | 第92-97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改进 | 第97-98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灰色定权聚类模型 | 第98-99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 第99-108页 |
·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分析 | 第99-104页 |
·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 第104-106页 |
·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比较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 第110-138页 |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 第110-112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标准体系 | 第112-115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评价标准体系 | 第112-113页 |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法 | 第113-114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增指标 | 第114-115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 第115-132页 |
·江苏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 | 第115-122页 |
·江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别 | 第122-125页 |
·江苏产业结构的结构效应判别 | 第125-126页 |
·江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 Shift-share Method模型判别 | 第126-131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 第131-132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 第132-137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策 | 第133-135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江苏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策 | 第135-136页 |
·规划江苏各产业间循环利用产业链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结论 | 第138-140页 |
·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