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及控制消除研究
独创性说明 | 第1-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船舶建造中控制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2 焊接热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3-25页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13-15页 |
·焊接热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第15-17页 |
·焊接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第16-17页 |
·焊接热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理论 | 第17-20页 |
·焊接传热的基本形式 | 第17-18页 |
·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18页 |
·非线性瞬态热传导的有限元分析 | 第18-20页 |
·焊接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屈服准则 | 第21-22页 |
·流动准则 | 第22页 |
·强化准则 | 第22-23页 |
·热弹塑性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3 基于ANSYS软件的焊接热过程模拟计算 | 第25-36页 |
·基于ANSYS的热分析概述 | 第25-26页 |
·焊接温度场的模拟计算 | 第26-33页 |
·前处理 | 第26-29页 |
·载荷施加和加载 | 第29-32页 |
·后处理 | 第32-33页 |
·焊接应力场的模拟计算 | 第33-36页 |
·前处理 | 第33页 |
·载荷施加和求解 | 第33-35页 |
·后处理 | 第35-36页 |
4 平板对接焊的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实例分析 | 第36-56页 |
·研究对象 | 第36-37页 |
·焊接温度场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7-44页 |
·前处理 | 第37-39页 |
·载荷施加和求解 | 第39-40页 |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焊接应力场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44页 |
·前处理 | 第44-45页 |
·载荷施加 | 第45页 |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比较 | 第51-56页 |
·焊接温度场的分布比较 | 第51-53页 |
·焊接应力场分布的比较 | 第53-56页 |
5 温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56-63页 |
·工程中常用的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 第56-57页 |
·焊后热处理 | 第56页 |
·过载处理 | 第56页 |
·振动法调整残余应力处理(VSR) | 第56-57页 |
·锤击处理 | 第57页 |
·爆炸消除应力处理 | 第57页 |
·温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LTSR) | 第57页 |
·温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 第57-63页 |
·研究对象 | 第57页 |
·温差拉伸法操作方法 | 第57-58页 |
·温差拉伸法数值模拟的实现 | 第58-63页 |
6 两种不同热源模型的焊接温度场计算比较 | 第63-70页 |
·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63-64页 |
·研究对象 | 第63页 |
·前处理 | 第63-64页 |
·载荷施加和求解 | 第64页 |
·两种热源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 | 第64-69页 |
·整体温度场的比较 | 第65-66页 |
·横向和纵向节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结果比较 | 第66-67页 |
·沿厚度方向节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结果比较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