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强制辩护制度研究

导言第1-1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问题的研究现状第8-9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第9-10页
第一章 强制辩护制度概述第10-17页
 一、辩护制度概述第10-13页
  (一) 辩护制度的概念第10页
  (二) 辩护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第10-12页
  (三) 辩护的分类第12-13页
 二、强制辩护制度的内涵第13-17页
  (一) 国家的角度第13-15页
  (二) 被追诉者的角度第15-16页
  (三) 辩护人的角度第16-17页
第二章 强制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7-34页
 一、程序正义理论第17-28页
  (一) 程序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第17-23页
  (二) 最低限度程序正义理论第23-27页
  (三) 程序正义的意义第27-28页
 二、宪政理论第28-32页
  (一) 宪法与宪政第28-29页
  (二) 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第29-32页
 三、理论基础的价值归一第32-34页
第三章 强制辩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第34-52页
 一、美国强制辩护制度概述第34-39页
  (一)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34-35页
  (二) 强制辩护案件的服务质量标准第35页
  (三) 违反“强制辩护”的程序性制裁体系第35-37页
  (四) 为“强制辩护”服务的形式第37-39页
 二、德国强制辩护制度概述第39-43页
  (一)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39-40页
  (二) 违反“强制辩护”的程序性制裁体系第40-42页
  (三) 德国强制辩护的一些其他问题第42-43页
 三、日本强制辩护制度概述第43-46页
  (一)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43-44页
  (二) 违反“强制辩护”的程序性制裁体系第44-46页
 四、俄罗斯联邦强制辩护制度概述第46-48页
  (一)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46-47页
  (二) 违反“强制辩护”的程序性制裁体系第47-48页
 五、中国台湾地区强制辩护制度概述第48-52页
  (一)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48-49页
  (二) 违反“强制辩护”的程序性制裁体系第49-51页
  (三) 强制辩护的服务形式及其他问题第51-52页
第四章 中国强制辩护制度的现状审视第52-63页
 一、现行中国强制辩护制度的主要内容第52-56页
  (一) 强制辩护法律关系中的主体第52-53页
  (二)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53-54页
  (三) 强制辩护的程序第54-55页
  (四) 强制辩护的服务要求及监管第55页
  (五) 强制辩护的经费管理第55页
  (六) 违反“强制辩护”的法律责任第55-56页
 二、现行中国强制辩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第56-63页
  (一) 辩护权未上升为公民基本权利第56-57页
  (二) 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过窄第57-58页
  (三) 强制辩护的相应配套制度未体现程序正义精神第58-63页
第五章 中国强制辩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63-69页
 一、确立辩护权为公民基本权利第63-64页
 二、强制辩护法律制度的构建第64-69页
  (一) 强制辩护概念的落实第64-65页
  (二) 强制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及阶段第65-66页
  (三) 强制辩护的具体实施及运行的完善第66-67页
  (四) 违反“强制辩护”义务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第67-69页
结束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卢利沙星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和甲磺酸帕珠沙星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下一篇:电弧喷涂铝青铜抗高温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