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样的R-V转换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工程图矢量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工程图矢量化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工程图纸处理集成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 第11-14页 |
| ·论文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工程图样矢量化知识概述 | 第17-45页 |
| ·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 ·工程图样光栅图像的特征 | 第21-24页 |
| ·工程图样矢量化研究 | 第24-25页 |
| ·机械工程图样的工程语义及其性质 | 第25-30页 |
| ·工程语义的类别化 | 第26-27页 |
| ·工程语义的层次化 | 第27-29页 |
| ·工程语义的网络化 | 第29-30页 |
| ·基础算法 | 第30-44页 |
| ·二值化算法 | 第30-32页 |
| ·轮廓跟踪算法 | 第32-34页 |
| ·字符提取算法 | 第34-36页 |
| ·形态变换算法 | 第36-37页 |
| ·Bresenham算法 | 第37-42页 |
| ·Bresenham直线生成算法 | 第37-39页 |
| ·Bresenham圆生成算法 | 第39-42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基于阈值连通的视图划分算法 | 第45-55页 |
| ·视图划分的常用算法 | 第45-48页 |
| ·基于连通性的视图划分算法 | 第45-47页 |
| ·基于形态变换的视图划分算法 | 第47页 |
| ·目前应用的视图划分算法的不足与局限性 | 第47-48页 |
| ·改进的算法—基于阈值连通的视图划分算法 | 第48-54页 |
| ·工程图的视图表达知识及其工程语义 | 第48-51页 |
| ·概述 | 第48页 |
| ·视图表达知识 | 第48-50页 |
| ·视图工程语义 | 第50-51页 |
| ·算法描述 | 第51-53页 |
| ·算法中对若干问题的处理 | 第53页 |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基于轮廓点匹配的层次划分算法 | 第55-68页 |
| ·工程图的线型工程语义 | 第55-56页 |
| ·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 | 第56-57页 |
| ·模糊集的基本知识 | 第56-57页 |
| ·模糊化特征 | 第57页 |
| ·线宽属性特征因子 | 第57-63页 |
| ·特征因子的定义原则 | 第58页 |
| ·线宽特征因子的定义 | 第58-62页 |
| ·判别准则 | 第62页 |
| ·线宽特征因子的计算 | 第62-63页 |
| ·基于轮廓点匹配的层次划分算法 | 第63-67页 |
| ·算法描述 | 第63-64页 |
| ·逻辑流程图 | 第64-65页 |
| ·算法实现步骤 | 第65-66页 |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实例与讨论 | 第68-72页 |
| ·实例分析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2-74页 |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72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