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第一章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第二章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一、国内文献 | 第21-25页 |
二、美国文献 | 第25-30页 |
第三章 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发展 | 第30-36页 |
一、中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发展 | 第30-32页 |
二、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发展 | 第32-36页 |
第四章 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比较 | 第36-56页 |
一、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比较 | 第36-49页 |
二、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9-56页 |
第五章 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比较的启示 | 第56-60页 |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考评机制 | 第56页 |
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保证家校合作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 第56-57页 |
三、加强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培训 | 第57页 |
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 第57-58页 |
五、实现传统合作形式的创新,给家长更多的发言权 | 第58页 |
六、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 第58-59页 |
七、倾听孩子的声音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附录1 家校关系问卷(家长卷) | 第61-63页 |
附录2 家校关系问卷(教师卷) | 第63-65页 |
附录3 家校关系问卷(学生卷)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