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综述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剖析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现行刑法规范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 第10-13页 |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的关系争鸣 | 第13-17页 |
第三节 对刑法相关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冲突剖析 | 第17-19页 |
第四节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自身的逻辑矛盾分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典型国家(地区)法律中的黑社会组织概念 | 第21-32页 |
第一节 香港地区的黑社会组织概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澳门地区的黑社会组织概念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黑社会组织概念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日本的黑社会组织概念 | 第26-29页 |
第五节 意大利、美国的黑社会组织概念 | 第29-31页 |
第六节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比较研究的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对“黑社会”一词词源的分析 | 第32-39页 |
第一节 确定“黑社会”词源的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黑社会”不是外来词 | 第34-37页 |
第三节 “黑社会”的英文翻译问题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有组织犯罪集团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有组织犯罪及其主体的认识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的语法分析 | 第43-45页 |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司法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模型的探讨 | 第47-51页 |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罚上意义 | 第51-53页 |
第三节 科学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方法 | 第53-57页 |
第四节 关于“保护伞”——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