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印刷套色控制系统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引言 | 第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国产凹版印刷机发展现状 | 第7-8页 | 
| ·凹版印刷机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系统架构及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13-24页 |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 ·控制目标 | 第13-14页 | 
| ·凹版印刷套色原理 | 第14-15页 | 
| ·控制系统框架 | 第15-16页 | 
| ·系统模型的特点 | 第16页 | 
| ·PID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6-19页 | 
| ·比例控制算法 | 第17-18页 | 
| ·比例积分控制算法 | 第18页 | 
| ·PID控制算法 | 第18-19页 | 
| ·系统控制方式 | 第19页 | 
| ·数字PID控制器的算法 | 第19-21页 | 
|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20页 | 
|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20-21页 | 
| ·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 第21页 | 
|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 | 第21页 | 
| ·PID参数整定 | 第21-24页 | 
| ·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 | 第22页 | 
| ·经验凑试法 | 第22-23页 | 
| ·套色系统的参数整定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CAN通信网络的实现 | 第24-37页 | 
| ·CAN总线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 ·CAN的起源 | 第24页 | 
| ·CAN前景展望 | 第24-25页 | 
| ·CAN总线的特点 | 第25-26页 | 
| ·CAN协议简介 | 第26-32页 | 
| ·帧格式 | 第27-31页 | 
| ·仲裁 | 第31页 | 
| ·位定时要求 | 第31-32页 | 
| ·CAN通信在自动套色控制系统中的实现 | 第32-37页 | 
| ·CAN通讯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33页 | 
| ·DSP子系统自动被识别程序的设计 | 第33-37页 | 
| 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7-55页 | 
| ·TMS320LF2407资源 | 第37-45页 | 
| ·TMS320LF2407芯片功能模块简介 | 第37-40页 | 
| ·事件管理器模块 | 第40-43页 | 
| ·CAN控制器模块 | 第43-45页 | 
| ·套印误差检测 | 第45-46页 | 
| ·双光电头偏差检测原理 | 第45页 | 
| ·误差的提取 | 第45-46页 | 
| ·硬件电路设计及各部分实现 | 第46-55页 | 
| ·子系统ID设置电路 | 第48-49页 | 
| ·锁相环倍频电路 | 第49-50页 | 
| ·信号耦合电路 | 第50-51页 | 
| ·电平转换电路 | 第51-52页 | 
| ·输出接口电路 | 第52页 | 
| ·电源电路 | 第52-53页 | 
|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5-71页 | 
| ·下位机套色主程序的设计 | 第55-63页 | 
| ·套色主程序思想与流程 | 第55-57页 | 
| ·中断服务程序 | 第57-60页 | 
| ·链接命令文件(.CMD文件)的编写 | 第60-61页 | 
| ·控制算法的实现 | 第61-63页 | 
| ·数据通讯 | 第63-67页 | 
| ·数据格式 | 第63-65页 | 
| ·CAN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 第65-67页 | 
| ·寄存器应用 | 第67-70页 | 
| ·上位机程序简介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 ·成果与结论 | 第71-72页 | 
| ·系统改进与展望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并录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