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

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21页
第一章 读解批判理论第21-45页
   ·批判性介入: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第22-28页
   ·“异化”:批判理论的思维方式第28-36页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异化”的哲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第28-32页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异化理论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第32-36页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模式的运行谱系第36-45页
     ·阿多诺:主体性——文化工业——现代主义艺术第38-40页
     ·马尓库塞:主体性——单面人——新感性第40-42页
     ·哈贝马斯:主体性——主体性危机——交往理性第42-45页
第二章 鲍德里亚的批判理论构架第45-73页
   ·生平:批判性介入的基本精神第45-49页
   ·早期鲍德里亚的异化模型:原始社会的象征性交换(礼物)——经济性交换——象征性交换(符号的交换)第49-61页
     ·连续与断裂:两种不同的历史观第50-53页
     ·经济性交换:异化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第53-56页
     ·象征性交换:异化模式的阿基米德点第56-61页
   ·后期鲍德里亚的异化模式:真实——仿真——诱惑第61-73页
     ·仿真:消费社会的生产机制第62-68页
     ·诱惑:游戏性的宿命策略第68-73页
第三章 消费社会理论的基石:消费概念及其嬗变第73-111页
   ·“消费”的基本内涵:消耗第73-95页
     ·作为否定性消耗的“消费”第75-77页
     ·作为肯定性消耗的“消费”第77-81页
     ·资本主义诞生的原动力:节俭还是奢侈?第81-89页
     ·“消费”时代的到来第89-95页
   ·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从“消耗”到“交流体系”第95-105页
     ·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第96-101页
     ·作为一种交流体系的“消费”第101-105页
   ·需求体系:欲望的形成第105-111页
第四章 延伸与拓展:一般性消费社会理论的初步形成第111-135页
   ·界定:消费社会第111-125页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第112-115页
     ·继承与超越:鲍德里亚与列斐夫尓的“受控消费的官僚社会”第115-120页
     ·批判与呈现:鲍德里亚与鲍曼的“消费者合作社”第120-125页
   ·消费社会理论:批判理论的符号学转向第125-135页
     ·经典批判理论对消费问题的探讨第126-132页
     ·批判理论的符号学转向——消费社会理论第132-135页
第五章 一般性消费社会理论的建构第135-173页
   ·缘起: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第135-144页
     ·消费进入文化视域第135-140页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物的符号化第140-144页
   ·消费社会批判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第144-161页
     ·起点:物第144-149页
     ·物的拜物教:从马克思到鲍德里亚第149-154页
     ·物的符号价值体系第154-161页
   ·批判方法:符号阐释第161-167页
   ·个案分析:GIVENCHY 消费性的符号阐释第167-170页
   ·消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体系架构第170-173页
结语 期待中国语境下的消费社会理论第173-197页
致谢及声明第197-19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199-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枣庄地区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案研究
下一篇:中国资源开发型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研究